歐盟軍事委員會主席:強大的歐盟可“幫助調停中美緊張關係”
(原標題:歐盟軍事委員會主席:強大的歐盟可“幫助調停中美緊張關係”)
【文/觀察者網】在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防長卡倫鮑爾就歐洲“自主防衛”問題爭論後,歐盟軍事委員會主席克勞迪奧·格拉齊亞諾(Gladudio Graziano)也作出表態稱,歐盟加強軍力是有益的,但同時也應與北約等夥伴開展合作。他還稱,一個更強大的歐盟能夠“調停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
據“政客”(Politico)新聞網29日報道,格拉齊亞諾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表示,“加強歐盟(共同安全和防衛政策)將爲我們的地區帶來穩定。”他同時也強調,歐盟應與其他夥伴開展合作,而與北約的合作將是首選。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加強安全能力建設正面臨諸多阻礙,其中就包括國防預算不足的問題。報道稱,歐洲防務局(European Defence Agency)最近曾發出警告,歐盟國家在國防技術方面投入不足,將對歐盟實現戰略自主能力產生影響。此外,還有一些批評人士認爲,在目前軍事能力有限的條件下,歐盟探討“成爲安全提供者”意義不大。但格拉齊亞諾並不認同這一說法。
“我完全不同意,因爲事實就擺在那裡。”格拉齊亞諾表示,實際上歐盟已經在獨立開展軍事行動。報道舉例稱,歐盟正在進行的“亞特蘭大行動”(Operation Atalanta),就是一項打擊索馬里海盜和武裝搶劫的海軍任務。今年3月,歐盟還啓動了“埃里尼行動”(Operation Irini),通過利用地中海地區的空中、海上及衛星資源,監督聯合國對利比亞實施的武器禁運。
而對國防開支不足的質疑,格拉齊亞諾稱,“就整體國防支出而言,歐盟是世界上三大安全實體之一”,所以“問題不在於支出更多,而在於如何更恰當地支出。”
“(歐盟希望)成爲全球安全提供者。如果我們在防務和安全方面團結一致,我們可以在許多方面發揮重要影響。”格拉齊亞諾承認,在軍事方面歐盟可以做得更多,併爲歐盟帶來其他的好處。除了能夠“加強歐盟的工業基礎”外,還能“強化歐盟面對中國和美國時的技術主權”,因爲掌握這些技術的國家將佔據主導地位。
歐盟軍事委員會主席克勞迪奧·格拉齊亞諾 來源:個人推特
格拉齊亞諾稱注意到中國“在經濟和軍事領域的持續崛起”,但他接着開始了西方一貫的論調,稱這可能導致未來發生“破壞性的軍事衝突”。他還稱,歐盟能夠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進行斡旋,聲稱在一個更強大的歐盟幫助下,“全球可以避免中美之間緊張局勢升級”。
格拉齊亞諾頗爲“自信”地說,儘管有很多方法可以避免中美髮生碰撞,但歐盟是唯一“擁有政治、外交、軍事和經濟成套完整工具”的國際組織,這使得歐盟可以採用一種綜合的方式進行調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政府即將換屆之際,歐盟內部在防衛問題上也產生了不小分歧。在格拉齊亞諾發表此番言論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曾與德國防長卡倫鮑爾就歐洲“自主防衛”問題展開過激辯。
本月初,卡倫鮑爾發表題爲“歐洲永遠都需要美國”的署名文章,她認爲,歐洲在未來短期內仍然需要依附於美國的軍事保護,呼籲強化跨大西洋關係。
不過這一想法隨即遭到了馬克龍的反駁。據路透社16日報道,馬克龍表示,就算美國換由可能對歐洲更加友好的拜登政府執政,歐洲也需要獨立自主的防衛戰略。藉助美國政府大選換屆這個“和平冷靜的機遇”,歐盟需要“繼續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自主性,就像美國打造屬於美國的自主,中國打造屬於中國的自主一樣”。
僅僅一天後,卡倫鮑爾再次反擊稱,雖然她也認同未來幾十年內歐洲自主的策略,但如果沒有美國和北約的幫助,歐洲將無法保障自身的安全。
而對於馬克龍和卡倫鮑爾的爭辯,格拉齊亞諾也評論稱,這並不是在討論歐盟是否應該依賴美國,而是在討論歐盟是否應該具備“在必要時單獨行事”的自主權和決心。
延伸閱讀
繼本月初美國防部高官“大換血”後,作爲五角大樓“智囊團”的美國國防政策委員會(Defense Policy Board)也迎來“大清洗”,11名成員被除名,其中包括97歲的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美國《外交政策》網站11月25日率先披露這一消息。報道援引美國防部官員的話稱,五角大樓白宮聯絡人約書亞·懷特豪斯(Joshua Whitehouse)當天下午發出指令,開除國防政策委員會的11名顧問,包括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馬德琳·奧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曾任海軍作戰部長的退役上將加里·拉夫黑德(Gary Roughead)、衆議院情報委員會前高級成員簡·哈曼(Jane Harman)等。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這些見證並切身經歷美國霸權興衰的政治人物在特朗普執政末期“被離開”,再結合基辛格最近的公開發言,多少令人心情複雜。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表示,特朗普上臺後,很多人沉迷基辛格的那句“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了”。基辛格主導下的中美歷史性的和解固然是令人懷念的過往,但他更加懷念的是那段美國以絕對力量在國際關係、尤其是對華關係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時光。
包括基辛格在內的很多人都設想過美國作爲單一大國在國際體系中的衰退路徑,但是他們可能沒有想到,當這一進程進入運行軌道,速度會如此之快。也許不久之後,基辛格將成爲唯一可以回顧這一整段歷史的標杆人物,儘管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美媒:基辛格突然被撤職!特朗普政府又進行"清洗"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26日報道,三名美國官員表示,特朗普政府在當地時間25日撤掉了美國國防政策委員會(Defense Policy Board)的幾名知名成員。報道稱,這是“特朗普時代”的最後階段對長期從事外交工作的專家和國家安全權威人士的又一次“清洗”。
資料圖:特朗普和基辛格
其中兩名官員透露,突然被撤職的成員包括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和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衆議院情報委員會前高級成員簡·哈曼(Jane Harmann)以及衆議院多數黨前領袖埃瑞克·坎託 (Eric Cantor)。
報道稱,美國國防政策委員會是一個由前國家高級安全官員組成的外部顧問小組,他們基於美國防部長和國防部副部長的具體任務,就國防政策事項提供獨立的建議和意見。
報道稱,第三名官員透露,“作爲考慮已久的改變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確認國防政策委員會的幾名成員已經被免職。我們非常感謝他們對美國國家安全所做的奉獻、承諾和貢獻。委員會的新成員將很快公佈。”
CNN報道截圖
前兩名官員稱,被撤職的成員還包括前海軍作戰部長、退役上將加里·拉夫黑德(Gary Roughead)、五角大樓前首席技術顧問魯迪·德萊昂(Rudy De Leon)和前布什政府總統副國家安全顧問克勞奇(J.D. Crouch II)。
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托弗·米勒26日在一份聲明中說,“我感謝離任的國防政策委員會成員,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服務了數十年。在我們調整國防部以適應大國競爭的同時,我期待着在未來幾天任命新的委員會成員。”
資料圖:美國前防長埃斯珀
報道提到,本月早些時候,特朗普解僱了前任國防部長埃斯珀。之後,五角大樓對領導層進行了大規模調整,撤換了幾名最高級別官員,取而代之的是被認爲忠於總統特朗普的人。此舉引起了美國軍方和文職官員的警覺,他們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表示擔憂。
特朗普任期倒計時 這名30歲的年輕人正忙着“清洗白宮”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過去一週,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忙着“清洗白宮”。他接連解僱了國防部長及多位五角大樓高級助理、美國國際開發署副局長、兩名國土安全部高級官員、一名高級氣候科學家,以及國家核安全局局長麗莎·戈登-哈格蒂。
而主導這項“清洗”工作的幕後推手是一位30歲的年輕人——約翰尼·麥肯蒂(John McEntee)。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麥肯蒂是特朗普多年的助手兼心腹。兩年前,因被發現沉迷於在線賭博,他被趕出了白宮;今年2月,他又“依靠着忠心”重返白宮,並被任命爲白宮人事主管。但白宮官員透露,麥肯蒂本人對各個部門如何運作,以及擔任某些內閣級別職位需要哪些技能,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瞭解”。
而在特朗普連任無望後,麥肯蒂開啓了“瘋狂模式”,一面忙着解僱不夠忠心的聯邦官員,一面忙着在關鍵位置安插“自己人”,爲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埋雷”。
多年心腹助理任白宮人事主管
負責揪出“不忠之人”
據六名政府官員透露,自從拜登成爲“當選總統”後,身爲白宮人事主管的麥肯蒂一直忙於“散發”解僱通知書,並警告聯邦政府工作人員不要與拜登過渡團隊合作,威脅要驅逐那些忙着“找下家”、表現不忠的人。
《華盛頓郵報》稱,白宮和機構官員表示,隨着特朗普任期進入倒計時,預計將有更多人被解僱,其中包括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局長克里斯托弗·克雷布斯,因爲CISA在12日駁斥了特朗普關於選舉舞弊的指控。
報道稱,大選後的瘋狂“炒人模式”是麥肯蒂長達數月運作的高潮。特朗普癡迷於“泄密”一說,不信任爲多屆政府服務的資深政府官員,他曾抱怨“聯邦官僚比外國領導人更難打交道”。
▲麥肯蒂與特朗普。圖據《每日野獸》
“我已經炒了一些人,乾脆把他們清除掉。”特朗普曾於上月在納什維爾對捐助者表示,“有一些資歷很深的員工。我們裁掉了很多人。”
於是,他選擇將這樣一份“重任”交給了自己的心腹麥肯蒂。
長期以來,特朗普一直十分依賴麥肯蒂。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早在紐約特朗普集團時,麥肯蒂便是特朗普的助手。2016年特朗普參加總統競選活動期間,他也一直伴隨其左右。
而隨着特朗普入主白宮,麥肯蒂也成爲了他信任的私人助理,陪他去高爾夫球場、在橢圓形辦公室外看電視、在空軍一號上隨身保管文件。
▲後排左一爲麥肯蒂。截圖自推特
2018年,麥肯蒂因被時任白宮幕僚長約翰·凱利發現有賭博習慣,不得不離開白宮。此舉激怒了許多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總統(特朗普)認爲他是一個非常值得信賴、非常忠誠的人,”特朗普的密友克里斯·拉迪說。
2019年,美國國會衆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宣佈對特朗普發起彈劾調查,在彈劾程序結束的幾周後,“因聯邦官員對自己的不利證詞而感到沮喪”的特朗普重新聘用麥肯蒂,並給予他很大的人事變動自由。
麥肯蒂上任後,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激進的行動——用一小羣年僅20多歲的助手替換了白宮人事辦公室的長期工作人員,並清除了被認爲“不夠忠誠”的官員。
▲重返白宮執掌總統人事辦公室的麥肯蒂。圖據美聯社
一名官員向《華盛頓郵報》透露,麥肯蒂當時曾直言:“我來這裡只是爲了總統。我不怕解僱任何人。”官員們表示,這些舉動在政府內部製造了一種“有毒的文化”,幾名內閣成員曾向特朗普抱怨過麥肯蒂,但並沒有任何用處。
麥肯蒂辦公室很快啓動了一個內部面試審查程序來找出“不忠行爲”,問題包括:“你們團隊中誰好?誰壞?誰不爲總統的議程服務?誰把你帶進政府的?你對某一政策有何看法?”熟悉這一程序的人表示,麥肯蒂只是想要“測試”那些被認爲不忠誠的人。
▲始終以特朗普爲中心的麥肯蒂(右)。圖據CBS新聞
一位環境保護署的僱員被問及他對從阿富汗撤軍的看法,“我在環保署工作,”這位官員吃驚地說道; 另一名官員稱,自己被問及對總統的“跨性別者軍隊禁令”的看法;一位政府任命的高級官員被問到“都是在哪兒看新聞”,據該官員回憶,當時麥肯蒂似乎對他給出的答案“福克斯新聞”感到滿意。
“這是一些非常嚴厲的‘面試’,”一位政府官員說道。
加快將“效忠者”安插進政府部門
批評人士:或動搖聯邦機構廣泛體系
自大選以來,麥肯蒂的工作節奏似乎加快了不少。三位知情人士告訴《華盛頓郵報》,在美國國土安全部,麥肯蒂辦公室決心在未來幾天“解僱所有不忠誠的員工”,因爲“特朗普長期以來對該機構‘十分火大’”。
此外,在美國國際開發署,支持過渡計劃、包括爲下屆政府準備440頁文件的高級官員邦妮·格利克突然被撤職,以便“爲特朗普的一名效忠者讓位”;在五角大樓,據CNN新聞報道,四名高級官員被接連“炒掉”,其中包括國防部長埃斯珀及其幕僚長,以及兩名負責政策和情報的高級官員。
▲在五角大樓,包括國防部長埃斯珀在內的四名高級官員被接連“炒掉”。圖據CNN
《華盛頓郵報》評論稱,其中一些職位的變更,“似乎爲特朗普政府在‘所剩無幾的日子’裡取得政策成果創造了機會”。
例如,白宮在11月6日突然撤換了氣候科學家邁克爾·庫珀伯格,庫珀伯格在長達5年的時間裡一直擔任美國全球變化研究計劃(USGCRP)的執行董事,負責《國家氣候評估》的監督工作,而後者是“對抗氣候變化最重要的聯邦文件之一”。
取代庫珀伯格的是大衛·李蓋茨,一位曾聲稱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對植物有益、對全球變暖無害的氣象學家。今年9月,李蓋茨剛被任命爲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高級官員。此外,白宮還指派氣象學家瑞安·莫伊協助監督這份報告。莫伊曾質疑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否會像許多科學家預測的那樣具有災難性。
▲庫珀伯格主導的USGCRP。圖據大西洋理事會官網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舉措將“兌現”白宮官員的承諾,即採取措施在NOAA和USGCRP中安插“志趣相投”的工作人員。
與特朗普政府關係密切的投資者邁倫·埃貝爾稱,身爲特朗普議程的堅定支持者,麥肯蒂負責“將‘特朗普的人’安排進政治崗位”,他花了一段時間才成功“打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
又比如,五角大樓本週聘請了“特朗普忠實支持者”邁克爾·埃利斯擔任國家安全局法律總顧問。《華盛頓郵報》指出,這一職位讓埃利斯擁有了公務員身份保護,拜登團隊很難把他撤掉。幾名官員透露,麥肯蒂還希望幫助特朗普的競選盟友在白宮“保住工作”。
▲麥肯蒂。圖據CBS新聞
《華盛頓郵報》評論稱,雖然目前他們的動機還不夠明確——特朗普領導的白宮究竟是在最後一刻努力完成政策目標,還是僅僅在懲罰“不忠之人”?但批評人士認爲,在權力移交給下一屆政府的過渡時期,解職高官可能會動搖聯邦政府機構的廣泛體系。
一些官員表示,他們擔心這些新就任的人“將破壞爲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準備的簡報文件”;另一些人則直言不諱地批評麥肯蒂在關鍵政府職位上的安排。
“約翰尼(麥肯蒂)對總統忠心耿耿,但對部門如何運作以及擔任某些內閣級別職位需要哪些技能沒有基本的瞭解,”一名政府高級官員說。“把不合格的人安排在高級職位上,實際上阻礙了總統的發展。”
11月15日,涵蓋亞太15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正式簽署,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正式誕生!RCEP協定的簽署使成員國“振奮”,協定下的各項利好,如稅收減讓、原產地標準、便利化措施等實實在在的好處則使得區域外的國家及地區“眼饞不已”,而歐盟不僅“眼饞”,還付諸行動了。
RCEP後,中國“朋友圈”又有新進展?
聯合早報11月16日消息,歐盟中國商會會長周立紅在RCEP簽署後“喊話”中國:歐盟中國商會期待中歐儘快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BIT),並儘快將中歐自貿協定的談判推上雙邊議事日程,早日在覆蓋19億消費者的中歐兩大經濟體內實現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
先來介紹一下BIT,BIT是中歐雙邊貿易關係中最重要的事項之一,該協定的談判於2013年11月在第16次中歐峰會時正式啓動,啓動之初,是爲了促進雙方的投資流動,截至2020年9月,雙方已經進行了30多輪談判,預計今年將正式達成。談判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環境、投資者—東道國爭端解決(ISDS)機制以及可持續發展議題。
按照設想,BIT達成後,中企在歐盟投資將有一個統一的法律架構,不再受限於現階段歐盟設立的“條條框框”;歐盟企業來華也將享受更加自由化的市場準入。
需要知道的是,自2015-2016年中國對歐洲地區的投資實現歷史性的飛躍後,中資在歐投資便逐年攀升,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流向歐洲的投資達到7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8億元)。可以說,近年來,歐洲已成爲中資的“理想投資地”。
但隨着外資流入的加速,歐盟也開始“樹立高牆”,比如今年6月,歐盟便開始實施新措施——嚴格審查有外國支持的企業對歐洲企業提出的收購,有分析指出,此措施將對在歐中企的投資產生負面影響。或是因爲歐盟的“高牆”,一份調查報道顯示,中企對歐盟投資信心及規模都呈大幅下降,將歐盟作爲首要投資目的地的企業同比下降了78.63%,而BIT的簽署,或有可能改變這一現狀。
中歐貿易達4.86萬億!歐盟卻對華產品收費?
BIT有望在年內達成,中歐自貿協定卻仍遙遙無期。據悉,歐盟連續16年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也多年成爲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數據顯示,2019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達4.86萬億元,增長速度達到8%,可以說,中歐貿易已越來越密切,且稱得上碩果累累。
但遺憾的是,同在歐投資受阻類似,自歐盟去年對中國重新定位後,其保守內顧傾向和趨勢便越來越明顯,今年更是首次對華產品收費,使得中國的產品不能再以低廉的價格在歐洲市場銷售,削弱了中企在歐銷售市場的競爭力。分析指出,這將對中歐貿易產生負面影響。
也正是由於歐盟的收費行爲,業界開始擔憂:中歐自貿協定的談判真的可以一路順坦嗎?更令相關人員擔憂的是,除了歐盟的態度開始轉變,歐盟成員國衆多、經濟發展水平有異、經貿合作訴求分散等,都有可能成爲中歐自貿協定談判途中的“攔路虎”。
但值得慶幸的是,大部分人都認爲,BIT的正式簽署,將一定程度推動中歐自貿協定的進度條,在後者尚未有“苗頭”時,努力推動BIT的簽署“有利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