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宛城區:辦好“小食堂” 服務“大民生”

南陽市宛城區常住人口63.36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11.33萬人,佔比17.89%。通過調研發現,老年人普遍選擇居家養老。然而,“做飯難”“吃飯難”成爲困擾居家老年人的難題。有些老人因獨居或腿腳不便,吃飯常常是湊合、將就,做一頓吃一天或以剩菜剩飯簡單應付。如何解決居家老年人的吃飯問題,成爲當前老年人最關心最現實的民生需求。羣衆有所呼,政府有所應。針對老年人的迫切需要,宛城區民政局積極探索,按照“一年做示範、三年見成效、五年全覆蓋”的目標,大力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用一餐飯的溫度,讓老年人暖胃更暖心。

立足廣覆蓋,多種模式開展建設。一是探索“市場主體+社區食堂”助餐模式。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經營自主的理念,引進餐飲企業租賃或利用自有門面,開展助餐服務。二是探索“中心+站點”助餐模式。依託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設立老年食堂,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設立老年餐桌和助餐點,形成“15分鐘養老助餐服務網絡”,就近就便解決老年人吃飯難問題。三是探索“公建民營”助餐模式。按照政府建設、機構運營、資源整合的原則,利用社區養老服務站場地資源,由第三方企業因地制宜,開展助餐服務。

立足高質量,着力打造品牌標準。一是加強標識統一。把老年食堂統一命名,並制定統一標識標牌,懸掛在室外醒目位置。二是加強規範管理。推動老年食堂適老化改造,加大“明廚亮竈”建設力度,加強食品安全、消防安全、資金安全等綜合監管,讓老年人省心又安心。三是加強標準制定。積極制定助餐服務實施細則、老年食堂建設標準、老年食堂運營規範,讓老年食堂建設運營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立足惠民生,將助餐服務落到實處。一是實現合理佈局。綜合考慮轄區老年人口規模、就餐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按照“一刻鐘”就餐服務圈合理佈局,在居民聚集區、困難老年人集中區、交通便利區設置老年食堂。鼓勵利用公共服務設施、社區閒置資源,無償或低償用於開展老年助餐服務,切實擴大服務圈。二是做好補貼優惠。認真落實基本養老服務要求,根據老年人年齡、家庭困難狀況及健康狀況等,對就餐送餐服務實行差異化補貼或優惠,並向經濟困難的失能、高齡等老年人傾斜。三是做好服務延伸。引導老年食堂面向周邊居民提供就餐服務的同時,拓展服務功能。探索“養老+老年食堂”,將食堂設在養老服務中心,爲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文化娛樂、日間照料等服務,提高服務資源與需求匹配效率。

截至目前,宛城區已建成老年食堂14個、老年餐桌12個、老年助餐點24個,其中東關街道、新華街道、仲景街道、漢冶街道、五里堡街道、范蠡路谷婆婆老年食堂和仲景街道牛王廟社區老年餐桌等首批7家爲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務的專業場所,已於5月份開始正常面向社會開放,惠及老年人近600人次。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