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文化沙漠→年產值6.3兆 釜山影展22年前做對3件事 

釜山影展創辦人金東虎來臺,全程站立開講,相當敬業。(圖/臺北電影委員會提供)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

高齡81歲的釜山影展創辦人暨現任主席金東虎18日受邀2017臺北電影學院(Taipei Film Academy)的「大師講堂」講課,以釜山影展的源起、策略主軸,分享影展自創立以來,10多年內躍升爲奧斯卡、坎城、威尼斯、柏林等影展以外規模最大的國際影展的過程,以及他如何帶領影展邁向國際的經驗及見解。

臺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表示,與金東虎已是舊識,他是影壇傳奇人物,原是韓國公務員,亦曾任韓國文化次長、電影振興公社社長,因爲對電影的熱愛,才投入釜山電影節的籌辦工作,釜山影展在他的領導之下,創新的風格受到世界影壇的尊崇,對臺灣電影的提拔更是功不可沒。

第一屆釜山影展1996年9月3日以「大型戶外電影院」的創新模式正式展開,初試啼聲即有27個國家、170部電影響應,並有吸引超過7,000名觀衆參與。金東虎認爲,影展發展的初期,「人才」、「資金」,以及「方向的擬定」最爲重要。

談及草創初期,金東虎延攬了各國電影界的人才擔任團隊顧問,並在南韓政府補助30萬美元(約900萬臺幣)外,靠着到處拜訪企業,才補足其餘190萬美元(約5714萬臺幣)的資金,也大膽奠定與香港、東京亞洲影展不同發展的方向,也就是「專注於拔擢新銳導演,不設立競賽單元」。

除了設立以拔擢新銳導演爲宗旨的「新浪潮獎」(New Current Awards)之外,釜山影展的策略還包含,「亞洲電影學院」(Asian Film Academy)爲期3周的密集課程、邀及國際知名導演擔任講師培養人才侯孝賢導演即是首屆校長

另外,「亞洲電影市場展」(Asian Project Market)制度,提供亞洲最具規模的電影企劃與合制平臺,給予國際影人交流、洽談合作,還有「亞洲電影基金」(Asian Cinema Fund)提供電影劇本發展、後期製作以及紀錄片企劃給予資金挹注。

除此之外,謝絕政府單位到釜山影展致詞站臺,一直是金東虎引以爲傲的原則,他認爲,保持中立立場,不讓政治力介入,是釜山影展成功的最大支柱

金東虎提到,釜山原是個文化沙漠,在釜山影展開辦之後,才躍升爲亞洲最重要的電影之都之一。釜山影展的成功,不但帶動南韓影視產業的發展,創造多達2,100億美元(約6.3兆臺幣)的附加價值,南韓國內的電影觀衆也隨之增加,每人平均每年看4.3部電影,是全世界最愛看電影的族羣

談及釜山影展的成功,金東虎笑說,除了仰賴政府、企業與市民的支持外,自己也貢獻良多,「在推廣影展的期間,我練就了一身應酬的功力,兩瓶高粱酒下肚都沒問題,還有次敬酒時喝了一百五十杯清酒!」在講座最後,金東虎也透露,今年將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年,「未來希望拍攝長片,在金馬影展放映。」

臺北電影學院9月18日至10月3日舉行,除了釜山影展金東虎講課之外,接下來還有《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日本導演行定勳、《屍速列車》南韓製片東河等美、日、韓、伊朗等各國重量級國內外影人接棒授課,內容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