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資管巨頭力挺萬科
作者 | 周智宇 曹安潯
編輯 | 張曉玲
2024年的房地產沒能迎來小陽春,反而引發了新一輪的恐慌,讓“好學生”萬科再次遭遇做空。
關鍵時刻,萬億資管巨頭新華資產站了出來。
針對市場頻傳萬科“非標債務展期”,正在與新華資產談判的消息,新華資產很快在3月3日迴應,稱傳聞是假的,公司與萬科一直保持正常業務合作。
顯然,新華資產這家在管資產規模超萬億的機構態度明確,它仍會支持萬科。
萬科股債本次波動引發的關注超越以往。其背後反映出市場心態的變化,房地產亟待打破“一致性預期”。
這樣的情緒縈繞,讓萬科這樣一家在房地產行業具備與衆不同的意義,某種程度上成爲行業象徵的公司,也難逃空頭魔爪。
所幸,目前對萬科的擔憂多是情緒因素,而非基本面突變。近日上海、深圳樓市的回暖,似乎昭示着,“倒春寒”過後依舊有暖陽。萬科也能憑着自身的韌性,渡過眼下難關。
接下來,萬科仍會持續行動,打破市場的悲觀預期。這也是樂觀、尊重常識的鬱亮與一衆仍堅守行業的地產人前行的動力。他們要穿越眼前的迷霧,找到前方的光芒。
恐慌
去年搬出深圳國資委背書後,市場的回暖,讓萬科過了一段安穩的時間。
去年四季度,萬科連續三個月實現300億以上的銷售額,打消了市場對萬科的部分疑慮。市場也期待着,在政策支持下,銷售會進一步好轉,萬科也能夠加速恢復元氣。
未曾想,新房市場開年遭遇“倒春寒”。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萬科實現全口徑銷售額爲334.5億元,同比下降41.65%。優於TOP100房企同比少51.6%的降幅,且萬科的銷售規模依舊位列行業第二。
但絕對值的大跌,疊加整個市場的低氣壓,仍然讓市場擔憂萬科的資金鍊。3月1日,市場中出現了萬科在與新華資產就“非標債務展期談判”的傳聞。
新華資產大股東新華保險,是萬科一個重要的債權人。新華保險2023年中報顯示,其參與萬科債權計劃共有三期,投資金額合計約爲53.02 億元;新華保險也通過分紅險賬戶,持有萬科A股1.2億股股份,佔其總股本的1.01%,是萬科第十大股東。
這樣一家重磅險資機構如果撤資,對萬科現金流的壓力可想而知。
情緒已渲染到位,空頭也抓着2月房企銷售數據公佈的時機,將此前的傳聞翻出炒作。
過去一個多月,萬科多隻美元債票面價出現持續下滑。隨後境內債也出現異常交易,部分境內債的收益率從1月初不到10%,飆升至近期的20%以上;存量8-10億元的債券,成交卻以數十萬元的“小單”爲主。股票方面,萬科在港股被做空持倉比也從年初的8%左右一路攀升至近期11%以上。
過去兩年困擾着房企的做空模式,在萬科身上又一次得逞。做空者們屢試不爽,獲利頗豐。
不過,有AMC人士向華爾街見聞直言,險資不同於信託等資金,他們資金期限長,除非險資整體戰略發生變化,否則在每年分紅、利息如期支付的情況下,不會輕易撤資。此外,房企和險資談回售也是個比較正常的舉動,“一般到期前都會續”。
華爾街見聞也從機構投資者處瞭解到,1月下旬,萬科也與機構有過溝通,其對今年境內外債券的償還有具體的資金鋪排。
萬科今年的債務壓力不算太大。2024年年境內債到期金額約爲93億人民幣,境外約有105億元人民幣的公開債券到期。萬科方面稱,會多方面保障按期償還債務,包括境外本身的外幣資金、對境外公司分紅或股權回購實現資金籌集,以及銀團貸款或債務置換。
至於3月11日將到期的6.3億美元境外債券,“即便不依賴銀行貸款,公司現有的境外資金資源也足以應對這筆債務。”
萬科也在積極籌措資金。1月末以來,萬科將深圳高新投6.16%股權出售給深投控,還將商業體系中最賺錢的“現金牛”項目,上海七寶萬科廣場50%股權7折轉讓給了領展。
這些資產處置動作、長期股權投資的優化等,均是萬科早早鋪排,按照時間節點推進的動作。
深圳國資也成爲萬科身後的強援。接下來,深圳國資方面會持續出面,接手萬科部分城市更新項目的股權、非房業務的股權等。
此外,隨着2024年在建規模的下降,萬科方面預計今年的支出壓力將明顯下降,建安支出也會相應減少,從而維持現金平衡所需的現金流量將有所下降。這也意味着,萬科即便是月銷售降至200億左右,也能夠平衡自身的現金流狀況。
從這些方面來看,萬科的債務問題短期無憂,目前的一系列動作也是爲了預防接下來市場的“不確定性”,爲渡過寒冬,儲備糧食罷了。
反擊
萬科成爲空頭狙擊對象表明,在曾經的地產四巨頭已去其三後,空頭在當下市場可做空獲利的對象已不多。
曾經他們試圖在龍湖身上撕開裂口,卻遭到強硬回擊。2025年前,龍湖無到期需償還的境外銀團;至2027年前,也無到期美元債。那套通過“小作文”、債市影響市場情緒的玩法,在龍湖這失效了。
空頭們也只能將目光瞄向萬科、金地等藍籌房企,考驗這些房企本身實力,以及站在他們背後的股東們的支持力度。
只是萬科在市場上直接的回擊動作並不多,這也是空頭能夠得手的原因。接近萬科的人士則坦言,即便萬科回購,在當下市場情況下也很難穩住股、債價格,對公司資金是種消耗。目前,萬科要做的,則是把錢用到刀刃上,提升經營、開拓新的融資。
華爾街見聞了解到,去年四季度以來,萬科的融資主要靠銀行貸款。目前銀行貸款大約佔萬科總有息負債的六成,信用債的比例大約是25%,其他的則主要是與險資的合作,也都在正常進行中。
讓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感嘆終於走過“交學費”階段的經營服務業務,正持續成爲萬科全新的融資渠道,對其利潤、現金流產生正面影響。
就在3月1日,萬科旗下萬緯物流的三個物流園項目資產組成的REIT,獲得深交所受理,正式進入發行階段,計劃募資11.59億。
有機構投資者表示,從募資文件可以看到,萬科手中有很多好資產,像此次發行REITs的三個底層項目,綜合評估增值率達39.67%。萬科還有很多資產是評估值低於賬面價值,在REITs開閘的背景下,資產價值能夠被進一步釋放。
這也是此前鬱亮對REITs開閘的興奮點。鬱亮曾呼籲,投資者、分析師重新評估萬科的市場價值。在他看來,REITs對於不動產經營業務的重要性,類似於按揭貸款之於住宅開發的重要性,能夠實現商業模式的閉環。
華爾街見聞則瞭解到,在萬科商業地產項目、物流項目REITs之外,萬科長租公寓REITs也在積極申報中。
面對REITs對房地產行業的重塑,萬科也通過密集的人事調整,試圖抓住這個時代機遇,讓自己真正從一個開發商,轉型爲不動產服務經營者。
年初萬科將七大區域商業業務、印力集團一併納入新成立的商業事業部,由萬科老將孫嘉領銜的舉措,展現出萬科要在商業地產REITs市場大幹一場的野心。
隨着更多REITs項目獲批,以及REITs擴募,將萬科資產池中儲備的項目納入其中,萬科也能夠在未來完成轉型,像港資開發商那樣,開發業務與經營服務業務收入相近,且經營服務業務成爲利潤的主要貢獻者。
只是在那之前,萬科要在手頭有更多儲備,努力保障自己“活下去”。在1月初萬科內部一場會議上,鬱量也依舊對未來表示樂觀,用不少具體案例,講述當下雖難卻有解,但只有做到更好才能活。
在諸多地產大佬歸隱、淪落之際,鬱亮仍是個樂觀的人,他一直向外傳遞的,也是在黑暗之中,要朝着光芒前行。
不甘躺平,奮勇抗爭,這也是人類文明延綿千年,不斷進步的支撐。行業內外不少人也期盼,萬科能夠率先挺過去,成爲成爲 “活下去”的榜樣,並帶着行業觸底回升。
同心者同路。萬億資管巨頭新華資產的力挺,深圳國資委的站臺,都是對萬科這家公司的肯定和支持,他們聯手,便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