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崔洪建:G7內部應向美國政治脅迫說不

名家觀點》崔洪建:G7內部應向美國政治脅迫說不。(澎湃新聞)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18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美國玩弄起栽贓陷害、賊喊捉賊這套把戲來可謂爐火純青。最新的例證,就是它正用盡手段要求盟友跟進,在5月19日至21日於日本廣島舉行的G7峰會上大談所謂「反經濟脅迫」,並且試圖將這頂帽子直接扣在中國頭上。這是美國再次將自身「戰略利益」凌駕於盟友切身利益之上,是對盟友公然的政治脅迫。如果歐洲和日本夠清醒的話,應毫不猶豫地對美國說「不」。

崔洪建認爲,爲了給中國炮製「經濟脅迫」的罪名,美國謀畫已久煞費苦心,從國會到智庫,再到拜登政府,全線發力。早在2021年10月,一個美國兩黨議員提案小組就公開提出「反中國經濟脅迫法案」,要求拜登政府成立跨部門工作組應對「中國採取經濟措施實現地緣政治目標的做法」。美國帶節奏努力在歐洲收到一些效果,2021年12月歐盟執委會提出一項「反經濟脅迫」政策動議。

但美國意識到,僅靠美歐協調還不足以在全球範圍內撐起檯面。爲了在更大範圍炒作,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在美國軍方授意下,於2022年12月拋出一份名爲《反對中國脅迫:對經濟施壓的多邊應對》的報告,要將歐洲、日本、韓國、澳洲、菲律賓甚至蒙古國和臺灣都拉進這個「反中國經濟脅迫同盟」中來。爲在G7廣島峰會拋出這個話題並收到一定效果,今年以來,美國先是在4月G7外長會以「維護經濟韌性和安全」爲名將「經濟脅迫」納入議程;繼而,在G7財長會前後,由美國財長葉倫出馬定調造勢,對盟友形成強大脅迫之勢。

崔洪建表示,儘管美國學界和政界費了不少氣力論證「經濟脅迫」問題,但這一概念至今仍缺乏明確的內涵和可靠的國際法依據,就連美國輿論也承認「以經濟手段達到政治目的」的所謂「脅迫」是國際政治中由來已久的現象,而美國正是利用「長臂管轄」和治外法權來操弄這一手段的行家。正因如此,美國一再製造、渲染這一話題並公開將目標鎖定在中國身上,目的之一就是要轉移焦點,爲自己洗脫責任。

崔洪建表示,美國還有更具進攻性的目的,就是要在它自己對中國搞脅迫的同時,限制和削弱中國的反制手段和能力,就是要在經濟領域搞一套「飛彈防禦系統」,以此來抵消甚至癱瘓中國強大的經濟影響力。但如今經濟全球化已經將中國在經貿領域的影響力投射到幾乎每個角落,面對這一現實,美國也意識到單憑一己之力難以讓「反脅迫」奏效,因此需要拉攏盟友拼湊「反脅迫同盟」。這與它先是製造安全矛盾,然後再不遺餘力地將「薩德」或者「愛國者」反導系統推銷給盟友手法如出一轍。

崔洪建分析,美國在說服盟友時採取的策略,一是替那些所謂「受到中國經濟脅迫的苦主」出頭,把自己對中施壓的自私行徑打扮成「維護規則」的仗義行爲;二是用所謂「聯合應對」來分攤盟友與中國經濟博弈的政治成本。澳洲等國就是華盛頓描繪出受到中國「經濟脅迫的苦主」,但連美國媒體也不得不承認,在經歷短期波折後,這些國家對中貿易已經或正在恢復常態。儘管在事實和法理兩方面根本都站不住腳,但這對美國要在國內立法、搞美歐協調和在G7架構內同時推進「反脅迫」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崔洪建稱,當美國已在貿易端和產業鏈上開始打造「北美自留地」的時候,歐洲和日本應當在華盛頓名爲「公義」實爲私利、名爲「維護規則」實爲踐踏市場秩序的行爲面前保持警醒。歐洲經濟仍將繼續深植並依託於全球市場體系,中國和亞太市場仍是歐洲不可或缺的重要夥伴。日本如果一味跟着美國唱政治高調與中國展開所謂「脅迫博弈」,它失去的將不僅是中國的市場機遇,也將削弱其在亞太經濟中的地位。正因爲對自身利益還有一些清醒認識並仍有所堅持,G7內一些國家在所謂「反經濟脅迫」問題上尚未盲目追隨美國,希望這些國家能保持清醒的認知,先着手解決好美國在所謂「反經濟脅迫問題」上對它們搞政治脅迫的問題。

崔洪建強調,從川普到拜登政府,美國的執政黨變了,白宮的主人換了,但「美國優先」的政治理念沒變,採用灌價值觀迷魂湯、揮單邊制裁大棒的政治脅迫手法沒變。歐洲和日本與其將實現未來繁榮的希望寄託在「川普不會重返白宮」、「民主黨不會如共和黨那般簡單粗暴」之上,真不如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與那些值得信賴的夥伴認真搞好合作、踏實地解決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