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崔洪建:別再讓烏克蘭危機綁架中歐關係

名家觀點》崔洪建:別再讓烏克蘭危機綁架中歐關係。圖爲2022年12月1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會談。(新華社)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4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從去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方在與中方互動中經常性地預設立場以及歐盟一些官員的相關表態來看,要把烏克蘭危機與中歐關係掛鉤已成了歐方的複雜心結。但這場危機不是當前國際關係的唯一主題,也非中歐關係的題中之義。如果歐方不能將對烏克蘭危機的關切置於合理範圍、不能放棄在與中方互動中預設前提的做法,中歐關係就可能出現一葉障目的狀況。

崔洪建分析,在俄烏衝突之前,中歐各層級交流也會涉及包括彼時烏克蘭問題在內的地區議題,但服從於中歐增進共識、化解分歧的總體架構和原則。即便在問題演變成危機、衝突牽涉到各方的今天,它應該成爲促進中歐之間相互理解並尋求共識的焦點,但也不能成爲歐方單方面給中歐關係製造出來的前提。如果說中歐關係現在需要有前提的話,也只能是促進合作與管控分歧。

崔洪建稱,在面對中國時,要把烏克蘭危機當作一張大牌來打,或許是歐方一些人的真實想法,一是自認爲站在了所謂「道義制高點」上,有權力對中方立場評頭論足;二是將「恐俄症」部分轉移到了對中俄關系的擔憂上,擔心「中俄結盟」會讓歐俄對立的局面朝向對歐洲不利而讓中方獲利的方向變化。關於「道義制高點」的想法,如果歐洲是認真的話,那麼它真是多慮了。一則作爲與俄羅斯始終在進行地緣博弈的對手之一,歐洲那些想對中打「烏克蘭危機牌」的人動機並不比別的國家更「高尚」;二則作爲烏克蘭危機的當事方之一,歐洲的立場也並不「普世」:國際社會與中方有相似立場的國家不在少數,其中有不少還都是被歐洲視作同儕、引爲同道的國家。

崔洪建表示,對「中俄結盟」不利於歐洲而有利於中方的擔憂,比站不住腳的「道義」問題貌似來得實在一些,但它更暴露出歐方只是侷限於自身零和博弈甚至趁火打劫的狹隘經驗,對於中國外交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性、中國尋求大國關係穩定平衡的責任感以及中俄關系結伴不結盟的性質都缺乏應有的認識。

中方歷來旗幟鮮明地反對集團式對抗和新冷戰的立場並不只是宣之於口更是身體力行,只要中國和其他所有大國的關係都能保持在和平共處、健康穩定的軌道上,歷史的悲劇就不會重複上演,人類命運共同的潮流就不會逆轉。

崔洪建認爲,知己知彼之後還要將心比心,這不僅是人際關係也是國際關係實現和諧的黃金法則。當歐洲還想拿着烏克蘭危機的棱鏡來打量中國的對外關係時,不妨對照反思一下,當歐美公開以所謂「價值觀同盟」爲名將中國視作異己、公開行「協調對華政策」之實試圖對中國的發展設限時,中方是不是也要把「拆散歐美」作爲中歐關係發展的前提?

對於中方反覆強調的中歐關係「不依附、不針對也不受制於協力廠商」的原則,歐方如果能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或許就能真正理解中國作爲負責任夥伴的價值和維持大國關係相向而行並行不悖的苦心。當然前提是歐方跳出自身的經驗範圍,抱有對國際社會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