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黨並非國民黨的困擾
作者/Lucien
日前刊載於ET論壇的「民國黨或成國民黨2016大選的新困擾」一文,是由知名評論員畢殿龍先生所撰,大意是說2016大選民國黨將推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並投入立委選舉,或將成爲分化國民黨票源的新困擾。筆者並非完全否認該文的觀點,惟若從國家發展的長遠角度來看,民國黨不僅不是國民黨的困擾,更可能有助於「認同中華民國與維持兩岸交流之重要性」論點的宣揚,茲分述如下:
一、政黨得票的成長或衰退關鍵在該黨自身之表現
去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那時民國黨尚未成立,可見一個黨若不恤民意,不知民情,得票勢必大幅滑落,無關乎是否有其他政黨來瓜分。反之,一個黨若痌瘝在抱,體察民心,自然會得到民衆的支持。
再者,去年底的選舉,新黨的得票亦不理想,民衆並未因爲不投國民黨就會轉投新黨;同樣地,2008年的立委選舉民進黨因執政不力慘敗,臺聯的立委得票卻也下滑不少,由此來看,一個政黨最該留意的是自身之表現以及給民衆的觀感,而非是否有同樣屬性的政黨來分食票源,因爲發生同屬泛藍或泛綠的政黨得票同時下滑之現象並非少見。
二、民國黨的崛起有助於認同中華民國與支持兩岸交流
從上一段的兩個例子可知,民意對於「中華民國的認同感與兩岸交流的支持度」的起伏變化,會決定泛藍或泛綠總體得票的此消彼長,且可能會讓同樣屬性的政黨的得票均上升或下降。詳言之,2008年大選時,國人將泛綠與「反中鎖國」連結,致使民進黨與臺聯得票均大幅下降;2014年選舉,「親中賣臺」的疑慮是國民黨與新黨慘敗的主因之一。
民國黨與其他第三勢力不同,不找民進黨協調,也沒有獲得選區禮讓,當然也沒有找國民黨協調,亦常在政論節目中見到例如該黨議員邱靖雅對馬政府的批評,是真正的第三勢力,無法被歸類爲泛藍或泛綠。但該黨或有助於國民黨強化自身的論述,亦即「認同中華民國與維持兩岸交流」的主張,原因在於民國黨也支持此二點,由此來看,非但不是國民黨的困擾,反而能讓更多中間選民瞭解團結於中華民國國號的重要性,以及與對岸良性互動的必要性。如此,對國民黨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惟民國黨與國民黨相異的是,對一些議題的處理細節上有不同的看法,在堅守中華民國主體性下,以加入亞投行的方式爲例,據瞭解民國黨就認爲應該向秘書處而非國臺辦遞送申請表;以兩岸間協議的洽籤爲例,應該讓立法院有更多事前、事中與事後的參與。不過細節上之相左,不影響上述二論點之大方向。
亦即,在許多中間選民已不信任國民黨的態勢下,讓中間選民瞭解「認同中華民國與維持兩岸交流」重要性之責任,可由如民國黨的第三勢力來擔負。舉例而言,近日來臺的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表演就是由民國黨所主辦,筆者認爲更多此等的藝術文化交流,能促進中華民族的認同感,無形中降低民衆「恐中」之心理。尤其現在年輕一輩瀰漫對國民黨的不信任,臺灣需要新政黨來凝聚年輕人對中華民國的認同。
民國黨的取名,根據該黨文宣,是由國歌中「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的「民國」而來,並將中華民國國徽直接置於黨旗中央,就是希望喚醒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重新燃起對中華民國的熱愛。
但話說回來,兩岸的交流不能權貴化,利益必須適當分配,過程需要適度公開,這是國民黨應該記取的教訓,在民國黨與其他政黨的監督下,亦可避免國民黨重蹈覆轍,讓國民黨內的改革派奮起。就此看來,民國黨反而能促使國民黨進步。
三、民國黨非國民黨的敵人
太陽花學運後許多年輕人認爲,「國民黨不倒,臺灣不會好」,幾個新成立的政黨也都以打倒國民黨爲共同首要目標,並得到民進黨多個選區的禮讓。然而民國黨卻獨樹一格,主張「政黨合作,不再惡鬥」,也就是要促進國家團結而不是繼續惡鬥,要監督並迫使兩大黨改變而不是以消滅某大黨爲目標。
換言之,除了新黨是國民黨的友軍外,在較具知名度的政黨中,民國黨大概是唯一不把國民黨當作敵人的政黨,且從該黨同樣支持中華民國與鼓勵兩岸良性發展來看,反而有助於國民黨的論述,如此,民國黨雖然絕非國民黨的友軍,但也不能說是「困擾」。
根據民國黨的文宣,該黨的精神爲博愛,是屬於全民的政黨,故國民黨或任何一黨所提出的政策只要是符合國家及人民的整體利益,民國黨自不會以不要讓執政黨加分之考量而杯葛之,反而將以第三勢力角色協調各黨的分歧,此爲「政黨合作,不再惡鬥」之意涵。
誠然,民國黨推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對藍營勢必有所衝擊,但考量到總統制下小黨容易被忽略的現實,此舉可避免如過去第三勢力未興起即泡沫之覆轍。是以,個人認爲,將民國黨視爲國民黨的困擾是從短期選舉的角度思考,惟若從國家長期發展的高度來看,該第三勢力政黨反而能幫助國民黨在「認同中華民國」與「維持兩岸良好關係」此兩核心理念上取得更多民衆支持,並提醒在議題細節處理與利益分配上須讓民衆安心,且民國黨也是少數不將國民黨當作敵人的政黨,當然非國民黨也非任何一黨之困擾!
●作者Lucien,現爲翻譯人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