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 拜登外交初考驗
緬甸軍方1日發動政變並拘禁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等高層官員,促使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發表聲明譴責並揚言祭出制裁。拜登政府面臨第一項亞洲外交挑戰,考驗與亞洲鄰國合作能力,尤其是中國,分析師認爲亞洲盟國不太可能加入制裁緬甸的行列。
緬甸軍方週一拘禁翁山蘇姬與多名民選官員,同時宣佈國家進入爲期一年的緊急狀態。拜登隨即威脅祭出制裁,並呼籲國際社會團結迫使緬甸軍方放棄奪權。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師預估,英國、加拿大與澳洲等西方國家可能加入制裁緬甸軍方的行列,但想要新加坡、日本等區域國家跟進的難度恐怕很高,這兩個國家在緬甸的投資龐大。
在緬甸爆發軍事政變後,西方國家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紛紛發表強烈譴責,相形之下,亞洲鄰近國家聲明使用較多外交語言。
舉例來說,新加坡與日本對緬甸情勢表達「嚴正關切」,後者表態反對「任何妨礙緬甸民主進程」的行動。泰國與柬埔寨則表示,這是緬甸國內事務、他們不便干預。
智庫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SIIA)主席戴尚志(Simon Tay)表示:「部分鄰國的軍方勢力強大,令他們難以採取反對軍事政變的立場。泰國就是由軍事政黨支持的政府,不會想要介入緬甸內政。」
CSIS分析師表示,除了實施制裁外,拜登政府能對付緬甸軍方的手段有限。事實上,緬甸多位軍事將領先前曾遭到美國製裁,理由是他們迫害羅興亞人的行爲違反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