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胖東來,學習胖東來,誰也成不了胖東來

新世紀的蓬萊仙島

文丨黃運濤

胖東來有多火?

它甚至已經成了Tony老師們的新朝聖地。

上週末,我在家門口的連鎖理髮店理髮,聽到店長跟幾位髮型師閒聊:跑路的同行很多,但我們店肯定不會。依據是什麼呢?“總部的大老闆最近帶隊去胖東來考查學習了。”

胖東來成了一家炙手可熱的公司,似乎是最近一年的事兒。

目力之所及,助推胖東來出圈的,大體有這麼幾類新聞:

溫暖的企業文化,比如設立員工“委屈獎”;細緻入微的客戶服務,比如下雪給顧客撣雪、下雨給顧客的車遮上雨衣;幫扶同行,比如“爆改”步步高超市和永輝超市。

這些線上的流量也反哺了它的線下買賣。胖東來被稱爲“沒有淡季的6A景區”,甚至還誕生了胖東來“研學導遊”這樣的新工種。有追捧者戲言:“上次許昌這麼火的時候,可能還要追溯到1800年前的曹操定都此地了。”

據當地發佈的統計數據,春節假期,位於許昌市的3家胖東來商超,3天裡接待遊客116萬人次,相當於全市11家4A景區8天的遊客量。

作爲一家地域性的商超品牌,胖東來自營超市始終沒走出河南,它在零售業的成功經驗,當然也不可能直接跨界輸送給一家連鎖美髮公司。

所有打算向胖東來取經的老闆們,他們的抱負大抵是:如何建立一個蒸蒸日上、長盛不衰的公司?

現代人做過不少看起來富有邏輯、但其實傻乎乎的事,其中之一是:我們執著地從成功者身上提煉成功經驗、從失敗者身上提煉失敗經驗,並且樂此不疲、深以爲然。

認爲成功可以複製,這是最大的玩笑。

30多年前,美國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和傑裡·波勒斯在一個爲期6年的研究項目中,選取了18家公司作爲樣本,包括通用電氣、沃爾瑪、惠普、迪士尼等,並把這些公司的案例研究和成功經驗結集成書,於1994年出版發行,是爲《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

一直到今天,這本書仍是很多商業和管理類書單上的必讀書。

2024年,距離這本書首次出版過去了30年。不出意料,書中這些公司並沒有都能基業長青。最打臉的反例是,“高瞻遠矚”的摩托羅拉在2011年被谷歌收購,3年後又被谷歌轉手賣給聯想。

企業生老病死乃常態,長青近乎奢望,卻是每一位雄心勃勃的掌舵人的執念,所以纔有對傳奇創始人、傳奇公司和知名商學院的趨之若鶩,這就是新世紀的徐福和蓬萊仙島。

通過事後諸葛亮式的反思,我們當然可以很快列出一些原因,爲什麼《基業長青》的分析不那麼靠譜。比如,“後視鏡”效應,倖存者偏差,等等。

縈繞在《基業長青》兩位作者心頭的問題,30年來也一直折磨着所有人:“是什麼使這些真正獨特的公司有別於其他企業?”

效仿成功者之所以經常失效,部分原因是,我們太善於在錯誤的時間進行錯配的學習。

誰纔是最佳的學習範本?

從功利的角度,應該去學習市值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它可能是字節、騰訊或者拼多多。從長青的角度,應該去向百歲老人取經,它可能是同仁堂(始創於1669年)或者全聚德(始創於1864年)。從迅速成長的角度,好榜樣可能是瑞幸(成立不到兩年就上市)。

不一而足。

但即使是這樣孜孜不倦、殫精竭慮,也學不成下一個騰訊、華爲、同仁堂。

胖東來至少在10年前,就已經是小圈子裡的明星企業了。

2014年,一本名爲《胖東來,你要怎麼學》的書悄悄面市,封面上印着一行醒目的紅字:用愛詮釋工匠精神,把零售做成一門藝術。作者王慧中是同濟大學教授、胖東來文化戰略顧問。胖東來創始人於東來親自審訂作序。

但這本書沒能火起來。出街10年,到了2024年7月,在豆瓣上只有74人給它打分。

2014年的商業世界,熱鬧非凡: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Facebook耗資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蘋果推出初代Apple Watch,騰訊收購京東15%股份,百度宣佈啓動自動駕駛汽車研發計劃,小米完成新一輪11億美元的融資……

亂花漸欲迷人眼。那一年的上進者們,誰還有餘力關注胖東來呢?

封面製圖:訊飛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