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高飛!殘奧會,一部人類與命運抗爭的史詩
隨着時間邁入3月,距離東京奧運會開幕已不足5個月。在疫情陰影下,東京奧運會的前景再一次引發了全世界關注。而與之命運息息相關的東京殘奧會,一些具體的舉辦細節仍然尚待敲定。
資料圖:2020年東京奧運會以及殘奧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舉辦地。
與此同時,北京冬奧會以及冬殘奧會的腳步也越來越近。3月4日是北京冬殘奧會倒計時一週年的日子,賽事的籌備工作正穩步有序進行。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帕森斯在接受採訪時充滿期待地說,北京冬殘奧會必將給世界帶來驚喜。
近些年來,殘疾人體育運動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個不幸但格外堅強的羣體。不過,很多人對於殘奧會的理解,只停留在了“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這個概念本身。實際上其背後隱藏的故事,遠比他們想象的更令人振奮。
1948年,距離二戰結束已經過去了三年多,但戰爭的創傷卻遠沒有平復。
曼德維爾是英國白金漢郡的一個小村莊,在這裡有着國立脊髓損傷中心,一些二戰中受傷的士兵在這裡療養。他們之中,很多都在戰場上傷及脊椎,下半生要與輪椅爲伴。
資料圖:倫敦奧運會吉祥物文洛克(左)及殘奧會吉祥物曼德維爾。
古德曼醫生是這裡的主任,他出生於德國,親眼見證了戰爭對人類的摧殘。古德曼察覺,不僅僅需要救治這些人的傷病,還需要讓他們能夠重回社會,“體育”便是一個好的途徑。
當地時間1948年7月29日,倫敦奧運會正式揭幕,全世界的目光匯聚在奧運健兒身上。而同一天,數十公里以外的曼德維爾,斯托克-曼德維爾殘疾人體育比賽舉辦,當時有16名坐在輪椅上的傷殘士兵參加,這便是殘奧會的靈感來源。
1960年,在羅馬奧運會結束兩週後,來自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約400名殘疾運動員來到羅馬,參加了第九屆國際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
而這屆運動會後來也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爲第一屆“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古德曼醫生被後世稱爲“殘奧會之父”。
2012年8月28日,“殘奧會之父”路·古德曼的女兒伊·勒夫勒在儀式上講話。當晚,倫敦殘奧會聖火點燃儀式和火炬傳遞在殘奧運動的發源地英國曼德維爾舉行。新華社記者侯俊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時間來到1980年,這一年夏季奧運會在莫斯科舉辦。然而,當時的蘇聯方面對於殘奧會的反應並不積極。最終,荷蘭通過荷蘭殘疾人體育協會申辦成功,並於1980年在阿納姆舉辦了那一次的殘奧會。
這一年早些時候,古德曼醫生不幸逝世。古德曼醫生的女兒伊-勒夫勒在接受採訪時曾回憶,父親生前爲患者的康復耗盡全部心力,她甚至認爲父親在那時離世未必是一件壞事。
有些東西變了,但有些依然沒變
在阿納姆殘奧會開幕式上,所有人爲古德曼醫生默哀一分鐘。伊-勒夫勒出席了開幕式,在她旁邊是一位患有嚴重腦癱的運動員。這位運動員不能說話,面前有一塊板子,他指着板子上的字母艱難地拼出一句話:“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同年舉辦的那屆奧運會,卻成爲奧林匹克歷史上一抹灰色的回憶。如果說殘奧會體現的,是運動員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全人類對於和平的嚮往,那與之對比,更受重視的奧運會卻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走向分裂,不得不說是一種另類的諷刺。
爲了抗議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以美國爲首的許多國家聯合抵制了莫斯科奧運會。圖爲莫斯科奧運會開幕式上幾名觀衆在看臺上高舉美國國旗。
1988年,漢城殘奧會以後,國際奧委會決定,夏季奧運會和殘奧會必須在同一城市舉行。2000年,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簽署協議規定,申辦奧運會的城市,必須同時申辦殘奧會。
斗轉星移,在1948年倫敦奧運會舉辦64年後,現代奧運會再次來到倫敦。而同樣64年後,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早已經變成正式的殘奧會。
來自美國的“無臂射手”馬特-斯塔茲曼,是殘疾人運動員中的傳奇人物。他天生沒有雙臂,用雙腳拉弓射箭。在倫敦殘奧會上,他獲得了射箭項目複合弓開放式銀牌。
當地時間2012年9月3日,美國選手馬特-斯塔茲曼參加倫敦殘奧會男子射箭比賽。
他曾經回憶:“(開幕式)當時伊拉克隊離我們只有半米,我們隊裡也有在伊拉克受傷的人,世人應該看到更多這樣的情況。”
相比於1964年、1980年,這個世界有些東西變了,但有些東西依然沒變。不論人們在戰爭中扮演的是何種角色,最終,人類作爲一個整體,都會成爲戰爭的受害者。
夏天與冬天
塔季揚娜-麥克法登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聖彼得堡,出生時就有殘疾。她的生母無法撫養她,於是她被送進了孤兒院。在那裡,塔季揚娜沒有輪椅,一切行動只能靠手。
在孤兒院生活了六年後,她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來到了大洋彼岸。經過十次手術後,已經萎縮的雙腿才能夠伸直。儘管醫生都覺得她活不長,但塔季揚娜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塔季揚娜曾獲2015年勞倫斯年度最佳殘疾運動員。圖片來源:勞倫斯世界體育獎官博。
從接觸競速輪椅的那一刻開始,她找到了自己要走的道路。
每一週,塔季揚娜要訓練190公里,這些幾乎全靠她兩隻手臂完成。剛開始上學時,老師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目標,塔季揚娜寫的最後一個目標是:2004年參加雅典殘奧會。
最終,她完成了自己兒時的夢想。雅典殘奧會時,她對着鏡頭有些羞澀地招手微笑,這個笑容通過電視轉播傳向了全世界。
塔季揚娜是殘奧會歷史上最爲偉大的選手之一。倫敦殘奧會,她在輪椅賽跑賽場獲得4金2銀。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她在冬殘奧會上同樣取得了成功。
冬殘奧會於1976年誕生在瑞典恩舍爾茲維克,很多比賽項目充滿挑戰。比如視覺障礙運動員參加的超級大回轉滑雪項目,選手全憑嚮導在無線電系統中發出的指令來調整方向前進,難度可想而知。
資料圖:2014索契冬季殘奧會閉幕式盛大舉行。
2014年,冬殘奧會來到俄羅斯索契。對於塔季揚娜來說,來這裡參加冬殘奧會有着特別的意義。
她在越野滑雪項目中獲得銀牌,決賽時,她的生母來到現場觀賽。這樣的回憶,或許比名次更加珍貴。
重回夏季賽場的塔季揚娜依然具有統治力,她在里約殘奧會獲得了4金2銀。然而就在里約殘奧會開幕之前,有傳聞稱由於奧運會挪用了殘奧會的部分資金,殘奧會陷入舉辦危機。
幸運的是,最終傳聞中的“危機”並沒有變成現實,激勵一代又一代殘障人士的聖火之光,還在傳承着改變人類命運的決心和勇氣。
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以“United by Emotion”爲口號,在其官方解釋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即便我們是那麼的不一樣,當我們看到運動健兒面對挑戰所爆發的勇氣和力量時,也同樣會眼含熱淚、臉帶微笑、握緊拳頭,爲之心動和歡呼吧。
這對殘奧歷史的概括如此貼切——即使他們那麼不一樣,但在這塊賽場上,他們都能找回自己的價值,並再次得以擁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