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關係重整隊

新華社

這一、兩個禮拜,是美國外交重頭戲。從6月10日美英峰會簽署《新大西洋憲章》,重申英美特殊關係開始,到11日起爲期3天的G7峰會,再到北約峰會、美國與歐盟的峰會,然後到美俄峰會,一系列的外交大戲,看得讓人目不暇給。

這是歐美疫情趨緩後,首次進行的實體峰會。久未見面的元首們似乎都特別喜歡拍對方背部以示親近,無論是拜登輕拍強森的背,還是馬克洪輕拍拜登的背,都和3年前川雙手抱胸,怒對各國元首的畫面形成鮮明對比。拜登想要傳達的是,美國回來了!美國還是擁護多邊主義的。

但多邊只是形式,拜登想要重建的,是西方世界領導地位。可是時代已經變了。1970年代,G7成立之初,7國的GDP佔世界80%,現在只佔了40%。所以川普說G7根本是過時的產物。爲了證明G7續存的價值,也爲了證明英國脫歐之後,可以以「全球不列顛」的姿態昂首闊步,強森首相還邀了南韓、印度、澳洲南非一起與會,擴大峰會的代表性

拜登這邊也做充分準備。6月10日,他宣佈要對全球捐5億劑新冠疫苗,而且不附帶任何條件,作爲外交強勢復出的起身炮。強森也表示G7要共捐10億劑疫苗,以同樣的疫苗外交與中國較勁的味道至爲明顯。同時爲了證明西方能領導世界,美、英還宣佈將建立全球疫情雷達,加強對疫情的監測。未來在疫情流行100天內,就能對各國提供安全、有效、可負擔的疫苗,及診斷與治療的方法。

基建方面,G7也表示要推動全球基礎建設。以永續、重視勞工與環保要求,與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分庭抗禮,讓第三世界國家有另一個乾淨的綠色選擇。

G7峰會在康瓦爾郡舉行,一個康瓦爾共識也逐漸浮現。英國《金融時報整理出5個共識。第一是包容。因爲過去全球化的好處並非各國一體均霑,許多衝突也因此而生,所以現在多強調包容。強森首相強調世界各國「一起」重建,背後的價值就是包容。第二是韌性。尤其供應鏈被打亂之後,各個企業都需要有韌性。連北約官員都強調,北約在因應未來的威脅時,要有足夠韌性。第三是分散供應鏈。第四是企業與政府的關係應爲夥伴關係。第五是經濟學必須重新定義,從專注計量轉爲重視環保、健康與社會。這幾個新共識,也將影響到今後經濟與投資的走向。

瞭解前述的大背景之後,我們再看美歐重新整隊再出發的細節。我們發現大趨勢之下還是有很多磨擦與歧異。英國要在全球舞臺闊步,但北愛問題及貿易問題,與歐盟的衝突依然未解;法國總統馬克洪想領導歐洲,但他強調戰略自主,與美國未必同調;拜登想聯合歐洲對抗中國,但歐洲不願將中國定義爲敵國,德國也反對在宣言中特別針對中國;拜登想團結北約,但東歐對美俄接觸仍有疑慮。更重要的是,歐洲一直擔心,拜登應是美國最後一個大西洋主義者了,之後的白宮主人,會一樣重視美歐關係嗎?

美歐關係重建,有企圖心也有可期待之處。但時代畢竟不同了,過去不可能複製,新的價值共識浮現,新的挑戰也等在前面。(作者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