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趙春山/國際關係只有永遠的利益 押不押寶都沒差別

▲無論何人入主白宮,應該不會改變既有的「反中」路線。(圖/路透

趙春山/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淡江大學大陸榮譽教授

11月3日美國大選,「十月驚奇」算是有驚無險,但除非開票當日「一翻兩瞪眼」,出現懸殊差距,否則新的「驚奇」會接踵而來。因爲川普和拜登都已組好律師團,作了興訟的準備,誰都不會輕易認輸

臺灣被認爲是全球少數支持川普的「啦啦隊」,就感性層面看,並不讓人意外,畢竟川普上臺後,既強烈「反中」,又在外交軍事上給了臺灣前所未有的支持。

但就理性層面而言,美國選舉是美國人的家務事,臺灣不必跟着湊熱鬧,還會被認爲是在「押寶」。「沒有永遠的敵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是國際關係的不二法則;換言之,押不押寶都沒有什麼差別。

臺灣必須關心的,是選後美國兩岸政策臺美三邊關係的影響。很難想像「中國因素」在這次美國大選,扮演的竟是全然「負面」的角色。美國多項民調顯示,中國在美國的公衆形象不佳,「反中」成爲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

川普視中共爲敵,拜登則把中共定位爲競爭者,「反中」程度不同,但都認爲中共是美國主要的安全威脅。因此在選戰期間,川普和拜登都拿對方與中國的關係作文章,互指對手向中國示弱。

在美國選舉史上,選前「反共」,選後轉爲「親共」的例子,尼克森就是個典型。尼克森在入主白宮前,被視爲「反共的十字軍」,但當選總統後,卻前往中國大陸進行他歷史性的破冰之旅。

這次美國選後,無論何人入主白宮,應該不會改變既有的「反中」路線,因爲遏制「中國崛起」已成爲兩黨共識,且普遍爲美國主流民意所接受。但從戰術層面上看,我不排除美國有和中共進行「選擇性接觸」的可能,尤其涉及到一些中共缺席就難以解決的問題

對岸當然比臺灣更關心這次美國大選。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認爲北京對美國大選已做好心理準備。美國《外交政策期刊副主編巴默(James Palmer)撰文指出,中共領導階層傾向將美國選舉看成是情勢走向,並未偏好特定候選人

北京認爲,不管是川普連任或拜登勝選,皆不致扭轉大格發展。而北京對大勢的評估就是:美國會走向衰落之途。因此,中共是以坐山觀虎鬥的心態,冷眼看這次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決定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維持「分而不獨,和而不統」的局面,應是最符合美國的利益。(圖/路透)

我認爲選後的中美戰略競爭,不會演成「新冷戰」,而是「冷戰2.0」。這是一場長期的鬥爭,故中共不會選擇此時與美國進行軍事攤牌;就算雙方在短期或中期發生衝突,那也是一場「戰役」而非「戰爭」。兩個核子強權不會輕易製造任何「相互毀滅」的事件。

中美關係決定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維持「分而不獨,和而不統」的局面,應是最符合美國的利益。換言之,臺灣可以和中共對抗,但不能成爲美國眼中的「麻煩製造者」;臺灣也可與對岸和解,但不能脫離美國能夠掌控的範圍。

英文的大陸政策,看來最符合美國的期待。因此在蔡任內,兩岸關係仍會維持「非戰非和,不統不獨」的狀態。

因爲從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會議公報看,解決「臺灣問題」不是習的優先課題。習的當務之急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在這段期間,除非臺灣出現「法理臺獨」,以及臺美建立外交或軍事同盟關係,否則中共不會在臺海輕啓戰端

儘管如此,臺灣仍將不斷承受來自對岸「以融促統」的「極限施壓」。臺灣的當務之急,是充實足夠抗壓的能力,長期而言,臺灣必須在中美「既衝突,又合作」的關係中,找到自身合適的角色定位。僅依靠美國的善意來維護臺灣安全是不夠的。

熱門推薦》

►美國大選》方恩格/臺灣在美國大選中扮演什麼角色?

►美國大選》陳方隅/川普得票遠超預期 但無法確定贏家

►美國大選》翁履中/恐懼牌逼出川粉 資訊戰再發威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