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南京浦口公安創新安置房小區治理,試點“居民議事會”制度

浦口公安創新安置房小區治理,試點“居民議事會”制度

以前到處搬救兵,現在組團送服務

8月30日晚9點,南京市浦口區橋林街道蘭花塘社區的會議室依然燈火通明,“蘭橋議事會”還沒結束。

“18棟1單元空調冷凝水滴水,物業什麼時候能解決”“樓頂有居民養鴿子導致漏水,街道要趕緊取締”“一期小門車輛亂停,交警必須要管起來”……當着浦口區副區長、公安分局黨委書記、局長李祥的面,40多位蘭橋雅居的業主你一言我一語,把小區裡的問題拋給參會的職能部門。從去年12月26日開始,“辣味十足”的議事會每月一次,已連開了9場。

2013年交付的蘭橋雅居,是橋林板塊最大的安置房小區,住戶幾乎都是周邊拆遷的農民,由街道託管的物業明顯“力不從心”——毀綠種菜、拴繩晾衣、私建違停等現象屢禁不止,小區各類矛盾高發,每年上百起案件更是讓羣衆提心吊膽。

隨着江北新主城建設推進,浦口近年來大批農民“洗腳上樓”,安置房小區治理成爲事關和諧穩定的大事。去年,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以打造“平安韌性小區”爲突破口,在蘭橋雅居探索試點“居民議事會”制度,發揮社區民警紮根基層的樞紐作用,聯動區級部門力量,倒逼物業提升服務水平,引導小區業主自治,高效銜接羣衆的“需求側”與政府的“供給側”。

8月份的議事會,從贈送錦旗開始。因爲小區4棟門前地面坑窪,樓道前一下雨就有積水,社區民警張成林把這事記在心裡,協調多方資源,把道路平整這件民生實事辦到了百姓心坎裡。

安置房小區的訴求千頭萬緒,也不是所有事情處置起來都那麼簡單。“27個具體問題,22個跟我們有關。”浦口區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副局長錢綱至今記得第一次參會的場景,從小區環境到房屋維修,從電梯養護到物業服務,業主們的“吐槽”讓他如坐鍼氈。其中,電梯管養最棘手、最複雜。由於小區物業維修基金有限,而且電梯生產企業已破產倒閉,多部電梯常年成爲擺設。

蘭橋雅居最高18層,居民的“垂直出行”需求必須儘快滿足。浦口區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啓動應急程序籌措資金,對接周邊的電梯企業尋找相關配件,先讓電梯“動”起來。但要從根子上解決問題,最好路徑還是更換。今年,浦口區住房保障和房產局推動金水岸小區成功安裝兩部新電梯,錢綱近期準備組織蘭橋雅居業主代表現場“取經”,商量電梯“以舊換新”的出資方案。

“以前有事是到處‘搬救兵’,現在是部門組團‘送服務’。”讓蘭花塘社區黨支部書記陳明印象最深的是,小區不少問題因爲跨部門條線,即便打12345熱線也一時難以解決。而根據議事規則,居民疑惑當場解答,複雜事項會後研辦、限期答覆,怎麼解決、何時辦完,都要給個明確說法。

紅白喜事無處可辦,是居民反映多次的訴求,也是當天的主要議題。“能不能找個臨時場地過渡,先解決問題再說,然後再從長計議?”李祥的提議得到浦口經開區的響應,園區將就近尋找閒置地塊,緩解羣衆的燃眉之急,並同步從規劃着手,適時新建合適的載體。“下次開會就能定!”相關負責人拍着胸脯承諾。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行政力量和社會資源下沉一線的同時,小區居民也沒有“袖手旁觀”。老黨員、樓棟長、志願者們紛紛走出家門,組建“老夥伴聯盟”,倡導文明新風、調解鄰里矛盾、守護公共利益。家住4棟的毛積翠大姐,更是變身物業的“編外人員”,不僅主動交了物業費,還在樓棟裡挨家挨戶宣傳“付費購買服務”的理念。

從以往矛盾叢生,到現在宜居宜業,小區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心裡有數。今年“五一”假期,新一輪物業費開始收繳,業主們用行動投票,繳費率從之前的不到2%上升至60%,翻了約30倍。

公安“組局”、羣衆點單、政府“上菜”,“蘭橋模式”如今已在浦口全面推廣。截至目前,浦口公安分局先後在雙山、老虎橋、泰來等28個小區啓動議事活動,參與羣衆近千人次,解決70多個民生訴求。居民與物業雙向奔赴,安置房小區治理這個共性難題,在浦口有了新的解題思路。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盛文虎

通訊員 劉昱彤 蔣文倩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