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變滷肉飯?日本「介護食」長者享受尊榮飲食
▲長者們試吃頤養食。(圖/伊甸基金會提供,下同)生活中心/綜合報導隨着家中長輩年齡增長,牙口不好、吞嚥功能退化等現象,讓長輩經常只能食用軟、泥質食物。對於兒女來說,因爲準備功夫繁瑣,經常出現食物種類單一的問題,更無暇顧及「色香味」。伊甸基金會自2012引進日本「介護食」理念,搭配臺灣人的飲食習慣與口味,研發適合咀嚼吞嚥困難族羣的食譜,讓長輩重拾飲食的熱情與享受。伊甸基金會表示,其身障住民住進基金會機構後,餘生幾乎都將在機構內度過,一天當中最期待的事情非「吃飯」莫屬;基金會從2012年引進日本「介護食」(Universal Design Foods)理念,配合臺灣人的飲食習慣與口味,着手研發適合咀嚼吞嚥困難族羣的食譜《頤養‧好食:易嚼、美味的頤養食譜》,協助照顧者在顧及美味、營養、健康與方便的條件下,讓長輩重拾飲食的熱情與享受。▼不同的食材大小,適合不同用餐者使用。食譜裡的菜色,主要由世界餐福事工聯會的陳宏賓、張同凝、李秀玲主廚,以及基金會基隆服務中心的主廚沈雪珍4位共同研發,融合中、西、臺式料理精髓,呈現出早餐、前菜、米麪、肉類、海鮮、湯品、甜點等65道菜餚。顛覆一般料理概念,以馬鈴薯泥代替米飯製作的「滷肉飯」、將雞腿肉磨泥熬煮成的「雞汁煨面線」、以芋泥捏丸代替糯米制成的「酒釀湯圓」、各色蔬菜泥調味妝點成的地中海菜餚「普羅旺斯燉菜」。▼主廚以馬鈴薯泥製成的「滷肉飯」。四位主廚當中的沈雪珍是服務中心15年資歷的資深主廚,從第一批住民入住至今,掌管中心內上百位重度身心障礙養護住民的一日三餐,買菜、備餐更是出了名的仔細又挑剔,「過去開店做生意,爲的是生活;現在每天爲住民備餐,憑的是一種『對家人的愛』」。因爲視住民如家人,沈雪珍根據住民的營養需求,調配適合的食材與易咀嚼吞嚥的樣態,此次食譜內的「紹興醉雞」,就是她在基隆中心點餐率最高的一道人氣料理,不僅燉煮的軟嫩好入口,淡淡酒香也讓住民懷念起過去年輕的回憶,撫慰住民在養護機構內的生活。▼由沈雪珍主廚製作的紹興醉雞擁有高人氣。伊甸基金會常務董事王剴鏘醫師表示,「食在老化」是刻不容緩要做好準備的課題,在生理的基本飲食滿足之外,也要讓食物成爲心靈上的喜悅來源。相較於坊間的衆多老人食譜,基金會將一般餐食做成易咀嚼吞嚥的狀態,使用取得容易的在地食材,保持食材原形,達到「色香味形軟泥流」的概念,讓長者能夠吃的「尊重、尊榮、尊嚴」。ET小百科頤養食由來:伊甸基金會的頤養食來由,是看到日本將長者的「軟食餐」製做的看起來精緻又美味─他們稱爲「介護食」,日文原意爲介入「關懷」、「照顧」,就是以關照立場進行適當料理的食物。一開始是爲醫院復健醫師訓練病患由鼻胃管灌食,逐漸回覆成正常飲食的復健餐食,延伸至一般生活中即發展成現在的「介護食」,英文爲Universal Design Food,即意指任何人在任何情境下都能食用的食物。(資料來源:伊甸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