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某基地測試站以創新提升戰鬥力紀實
新華社長春10月12日電題:爲祖國礪劍——陸軍某基地測試站以創新提升戰鬥力紀實
隨着火箭彈試射完成,由雷達測量的彈丸飛行姿態信號,經計算、分析、處理後,以清晰準確的數據形式傳遞給火箭彈生產廠家。
這一組組數據,決定着一件武器能否從研發走向量產,最終列裝部隊。
陸軍某基地測試站官兵是一羣將試驗射擊各型常規武器視爲生命的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精益求精,先後爲1950種武器裝備頒發“準生證”。
“彈箭飛行姿態精測”創新團隊,就誕生於他們之中。這一項目2014年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冷雪冰、宮志華、劉志學、初建海、嶽銳、趙春霞、常華俊、雷紅等11名團隊成員,十年礪劍,專注彈丸飛行姿態微動研究,豐富和精確了我軍常規武器試驗射擊彈道參數指標,爲各型武器早日列裝部隊爭取了寶貴時間。
2000年,在基地測試站負責雷達信號處理的冷雪冰和同事發現,每次測試,在本應平滑的彈道速度曲線中都有異常起伏。一開始,大家以爲這是氣象氣候等外部干擾造成的。爲保證處理後的數據準確性,通常都採取將其修掉的做法。
冷雪冰卻對這組異常信號進行認真觀察,排除了外部條件干擾等原因後,這些異常起伏仍然有規律地出現。
本着對交付戰場的武器負責的態度,冷雪冰和劉志學、宮志華翻閱大量國內外相關文獻,對上千條數據進行比對,從上百次試驗結果中驗證。經過討論分析,他們認爲這些異常起伏是彈丸本身微動引起的。
爲使研究成果儘快轉化爲戰鬥力,團隊成員分工協作,合力攻關。冷雪冰負責建模,宮志華分析數據,常華俊編寫軟件。上千次修改公式、優化算法和完善流程,團隊攻克了系統設計與研製、信號處理與算法開發等多個技術難題,成功利用普通雷達測量相關參數,彌補了光學設備對小、暗、遠彈丸姿態參數測量不準的短板。
無數次的試射,信號處理,數據運算、比對……冷雪冰團隊辦公室的燈光在一個個深夜顯得格外明亮。
2010年,“彈箭飛行姿態精測”項目研發成功,作爲我軍常規武器試驗射擊的重要成果在基地試驗任務中推廣應用。
作爲基地的雷達專家,冷雪冰、劉志學、初建海等在行業內也小有名氣。曾有公司開出30萬元年薪聘請他們,但當時月工資僅3000元的他們沒有一人動心。“捨不得軍營,捨不得彈道線”,是他們共同的理由。
冷雪冰團隊是陸軍某試驗基地衆多創新團隊中的普通一個。他們勇於進取,甘於奉獻,用青春和熱血爲祖國砥礪更加鋒利的戰劍。
(原標題:陸軍某基地測試站以創新提升戰鬥力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