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嘆兩岸難緩和:北京未開一槍 臺灣社會已造成裂痕

知名作家、前文化部長龍應臺。(圖/本報系資料照)

知名作家、前文化部長龍應臺今(19日)發表一篇文章在《紐約時報》,提到她臺北一個朋友在臉書寫了一篇充滿激情的帖子,敦促臺灣年輕人做好與中國大陸開戰的準備,認爲面對中國大陸的奪島威脅,唯一的辦法是靠實力;其他一切都是幻想。儘管已是花甲之年,他還是發誓只要有需要,他會拿起武器。她還提到其他友人面對戰爭,照常生活與抵抗等不同觀點,感嘆從這些交鋒可以看到,北京未開一槍,已給臺灣社會帶來裂痕。

「這種情緒在臺灣之普遍令人感到不安。」龍應臺私下給這位朋友發訊息說,實力應該只是臺灣戰略的一部分,我們的政治人士和其他公衆人物應該表現出真正的勇氣,與中國大陸接觸,以某種方式緩和局勢。當一個更強的霸凌者威脅你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先嚐試去緩和局勢嗎?「不要做投降派,」他反駁。從這種友人之間的交鋒可以看到,中國大陸未開一槍,就已經對臺灣造成了怎樣的傷害。

龍應臺提到,中國大陸的侵犯威脅,以及如何應對這威脅,正在分裂臺灣社會。指責對方叛國「舔共」,或者反過來,指責對方通過危險的抗中言行煽動緊張局勢已經成爲常態。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的恐懼正在摧毀我們的寬容和文明,以及對我們苦心建設的民主社會的信心。上個月,37名現任和前任臺灣學者發表公開信,呼籲臺北在中美之間走一條中間道路,批評美國的「軍事主義」,他們被攻擊爲天真和對中國大陸軟弱。這樣的分歧和懷疑正中中國大陸下懷。

她認識的一位農民說「當戰鬥機從頭頂飛過時,你知道我們農民會幹什麼嗎?」他問,「我們彎腰繼續耕種土地。」但另一位漁民朋友則告訴她,如果中國大陸入侵臺灣,他會「像烏克蘭人那樣」抵抗,不是因爲他對中國大陸懷有惡意——儘管北京的威脅行爲讓他反感——而是因爲那些靠海爲生的人習慣了危險;他們爲生存而戰。

「我問他兒子會不會拿起武器?」他嘆了口氣。他說,許多年輕的臺灣居民——沉迷於手機、社交和其他休閒活動——似乎沒有意識到這種危險。然而,如果有人不想打仗或持不同觀點,他不會去批判。他說,反正都無所謂:美國和中國大陸決定我們的命運。龍應臺問,如果爆發戰爭,他會怪誰?對方回答:「誰先開槍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