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時代要“落幕”了!
一家企業從備受青睞到口碑崩壞肯定是有原因的,即便這家企業犯了一些錯誤,只要重新改正,一樣能得到消費者和大衆的認可,可是聯想卻成了例外。不但做出一些公衆無法認可的行爲,還沒有任何的改正態度。
直到司馬南提出一系列問,讓聯想的歷史遺留問題再次暴露在公衆面前。都有哪些問題呢?聯想柳傳志該如何應對?
地質
多變的聯想事件
聯想在柳傳志的帶領下,取得了諸多輝煌的市場成績,銷量全球第一已經不是第一次。但是對於這樣的市場表現,在大部分人眼中並不算什麼。或許會誇讚聯想有不錯的營銷手段,可是想要細數聯想掌握多少核心科技,卻發現無從數起。
的
因爲沒有拿得出手的核心科技,讓外界對聯想是否是科技公司抱有疑問。聯想明明有不錯的營收,可爲什麼每年投入研發的比例卻只有3%左右呢?聯想的錢都到哪去了?
司馬南似乎給出了答案,在此前司馬南對聯想提出的六個問題中,其中就包括了聯想高管的薪酬問題以及柳傳志退休金是否高達1個億。
如果真的存在高管薪酬過高,柳傳志退休金達1億,那麼也能理解爲什麼研發投入比較少了。科研投入少,但是在高管身上卻很捨得花錢。
因這一系列的問題被提出,讓聯想又一次處於風口浪尖。但司馬南的質問只是開始,如同導火索一般引出了更多的內幕和更多的人下場參與。
比如胡錫進提出聯想上億,大幾千萬的高薪不合理,聯想該做出調整了。另外原中科院幹部夏穎奇出面力挺倪光南,爲原本擔任聯想總工程師,後被聯想解聘的倪光南打抱不平。
除此之外,管理諮詢專家李肅舉報某聯想股東,指出一些不作爲,不公平的行爲。
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了,同時也讓事件更加多變。一開始司馬南或許只是想要聯想回應有關問題,但是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估計讓吃瓜羣衆也來不及接收新消息。
聯想
從始至終聯想只做出了一項無足輕重的迴應,表示在和中科院的股權轉讓中手續齊全,沒有任何問題。但司馬南和公衆並沒有買賬,司馬南直言事情不可能就這麼了了,更多的人是問號派。
言外之意就是對聯想是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一事還抱有不確定性的地方。僅靠聯想自己的迴應並不能說明什麼,就好比被懷疑是小偷的人在自己的家中對自己說沒有偷東西,小偷自以爲一清二白,可人在做天在看,公道自在人心。
柳傳志如何應對?
其實沒有人希望聯想發展到這般局面,從一開始對聯想是抱有很大期待的。
很多人將聯想和華爲拿來對比,原本聯想的底子比華爲還要深厚,聯想尚且有11位中科院人士創辦,還有國資背景,而任正非只能靠自己闖出一片天地。
二三十年過去了,聯想和華爲的形象在世人眼中已經天差地別。
聯想從100%中科院控股的企業,變成以柳,揚爲首的民營公司,即使在當時有股改的制度和倡議,但誰又知道過程中有沒有見不得人的操弄和手段。
似乎是爲了探查這件事,有消息稱國家已經成立了調查組。根據司馬南發文表示,上面的人已經成立了調查組,過去的事要重新拿出來審視,柳傳志能不能糊弄過去就看造化了。
要是當年真的沒點事,如今會成立調查組嗎?或許就是因爲存在疑點,纔要重新拿出來考究。哪怕歷史久遠,也總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找出蛛絲馬跡。
柳傳志該如何應對呢?如果司馬南消息無誤,那可能真的要看造化了。
因爲有沒有問題不是柳傳志說了算的,誰又知道當年的真相到底如何。柳傳志唯一的應對方式就是順其自然,如果試圖改變一切,去掩蓋一些歷史痕跡的話,一旦被找出,就該好自爲之了。
柳傳志時代要“落幕”了,經過這段時間的爭鬧,可能會隨着國家調查組的成立而進入尾聲。
不過關於調查組的事還沒有官宣,司馬南用劇透的方式究竟是想讓聯想自亂陣腳,還是另有目的仍需要觀察。但考慮到司馬南在業界的名聲和影響力,想要獲得一些公衆無法得到的消息也並非不可能。再加上此事非同小可,司馬南胡說的可能性不大,估計是有一些行動的。
柳傳志的時代已成爲過去式,聯想如果還要在科技發展道路上繼續前進的話,就該樹立新的目標。不能一直依賴“貿工技”,必要時刻還得有核心技術在手才行。
方向
總結
聯想應該追求科技的星辰大海,而不是隻顧着自己賺錢,卻忽略一家企業對國家社會的責任。聯想高管拿高薪可以,但也得做出相應的貢獻。要想打破公衆輿論,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實力說話,用核心科技去證明一切。
對聯想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