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必榮專欄》緬甸的亂與泰國的局

緬甸反政府武裝之一的克欽獨立軍戰士。(美聯社資料照片)

緬甸自2021年2月軍事政變以來,局勢一直動盪不安。去年10月內戰升高,政府軍節節敗退,目前能控制的只有全國21%的領土。12月中,西北若開邦更爆發BBC記者筆下軍事政變以來最血腥的內戰。20日,叛軍宣佈攻下邊防警察基地,控制緬甸與孟加拉之間長達270公里的邊界。政府軍手裡僅剩首府實兌孤城一座。

緬甸情勢相當複雜。與政府軍對抗的,有影子政府「全國團結政府」的武裝部隊,也有少數民族自己的武裝力量。這些武裝組織或結盟或相互聲援,但步調未必齊一。因此緬甸會不會因內戰而分裂成另一個巴爾幹半島的焦慮,從來沒有停止過。

緬甸局勢不安,大批難民,包括緬甸族和邊區少數民族就往泰國跑。據估計政變以來有520萬非法移民從緬甸進入泰國。泰國與緬甸有2400公里邊界,緬甸局勢不安第一個衝擊到的就是泰國,所以泰國比其他東協國家更有推動緬甸問題解決的急迫性。

所以日前泰國就針對緬甸問題召開兩個國際會議。一是12月19日的「緬甸鄰國非正式外長會議」,一是20日的「東協成員國非正式磋商」。爲什麼是非正式?因爲泰國不是東協的輪值主席,爲避免其他成員國不滿,所以只能低調稱非正式,也刻意壓低層級到外長級。然低調歸低調,泰國左右搖擺的「竹子外交」特色,在這裡卻展露無遺。因爲這兩場會議的基調完全不同。

緬甸政變後,東協對解決緬甸問題達成5點共識,包括各方停火,允許人道援助進入、朝野對話,並讓東協主席的緬甸事務特使進入緬甸與各方會商。但軍政府拒不配合,所以東協的所有活動都不邀請軍政府代表,以示不承認軍政府的正當性。對這5點共識最堅持的,是新加坡等「海洋東南亞」的國家。

泰國是「大陸東南亞」,地理的鄰近性讓她不得不用更務實態度看緬甸問題:若東協對軍政府施壓無效,是否可改弦更張與軍政府接觸,促其改變?所以19日的會議,泰國找來的是寮國、孟加拉、中國、印度還有緬甸。

中國和印度都怕緬甸軍政府萬一垮臺,對方勢力會擴大,北京更擔心全國團結政府會引進美國勢力,所以都想維護軍政府不垮。軍政府則帶來選舉的計劃爭取支持,表示自己有還政於民的誠意。其實軍政府只控制全國不到1/4領土,選舉又排除翁山蘇姬他們的全國民主聯盟參加,這樣的選舉沒有正當性,可這卻又是讓軍政府解套的最快方法。

對泰國間接承認軍政府的作法,東協強硬派當然不滿,認爲泰國綁架東協。所以泰國第二天又開了東協的會議,宣示東協5點共識的立場不變。泰國做爲東協國家,自會繼續對緬施壓。那泰國對緬甸究竟會採取什麼樣的政策?

泰國對緬外交的操盤手是首相貝東塔的爸爸,前首相塔信。塔信想布怎樣的局?東協2025年輪值主席是馬來西亞,安華說要找塔信擔任非正式外交顧問,這包括緬甸問題嗎?美國在這局又是什麼角色?大家都很想知道。(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