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魯迅入室弟子身陷囹圄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魯迅。 (本報系資料照片

1944年中共元帥彭德懷(左起)、朱德、葉劍英、聶榮臻、陳毅在延安。(摘自網路

學生參觀魯迅博物館。(中新社資料照片)

撩看民國名士

大哥父親商量:能不能想辦法小弟去念書?父母不理睬大哥。晚飯桌上彭父正色:「以後這事不要再說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就是把這個家全賣了,也拿不出十個光洋

今人已很少知道彭柏山了。1950年代初,彭柏山接替夏衍出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長,滬上文化界無人不曉的「響噹噹」。

彭柏山(1910~1968),出身湖南茶陵秩堂鄉彭家祠僱農,父輩文盲,家窮無片紙,算計日子得靠觀察月亮圓缺。娃兒出生只有一個大概日子,無法精確到某月某日。窮鄉僻壤的彭家祠,全村20餘戶都是僱農佃戶,無一識字者,居然別稱「九甲村」,寄望後輩走出讀書人,問鼎三甲。村裡人沒想到,還真走出一個彭柏山,不僅入了「左聯」當了作家,還成爲魯迅入室弟子,多得提攜關照。1934年彭柏山身陷囹圄,魯迅每月向獄中匯款五元。

家境窮困無力向學

1930年代初,還在求學的彭柏山就投身中共。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後,彭柏山派往赤區湘鄂西,知識分子充實工農武裝。再後來,彭柏山進入新四軍,「解放戰爭」期間,陳(毅)粟(裕)「三野」24軍副政委,軍長兼政委乃赫赫有名皮定均(中將)。1949年後,彭柏山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副部長,上海市委宣傳部長。他真正名揚天下,則是1955年被毛澤東欽點胡風分子」。

但是,若非童年遇到一位山村教師「瓦爾瓦拉」,彭柏山的一生將完全改寫。彭父四十多歲瞎眼,失去勞動能力,家徒四壁,全靠母親接針線活餬口。這樣的家境,彭家祠的村境,老彭家本出不了讀書人。可是,彭柏山六歲時九甲村出了一個讀書人,一位青年從縣鐵路中學畢業回鄉。回村那天,全村涌到打穀場歡迎。不容易呵,九甲村終於有了一位文化人:彭馥渠,有了一粒播撒希望的火種!

彭馥渠在村裡張幕設塾外村聽說他學問深,紛紛將孩子送來。不過,每年十塊大洋的學費可不是一筆小數,窄門小戶望而卻步。當時,北京人力車伕每月最多隻能掙兩塊大洋,彭柏山全家一年伙食也用不到十塊大洋,彭父自慚,根本不敢探問此事。大哥出村幹活,小不點兒的彭柏山光着腳丫跟着傻跑,一直跟到村子盡頭,一屁股坐在彭老師塾屋檐下。大哥想他跑累了,囑他坐一會兒就回去。不料,黃昏落日,大哥荷鋤回村,小弟還坐在那裡,便問:「你不認識回家的路了?」他搖搖頭。大哥再問:「那麼,出了什麼事情?怎麼在這裡坐了一天?」他回答:「想聽聽大家唸書。」大哥一言不發拉着小弟的手回家。

回家後,大哥與父親商量:能不能想辦法送小弟去念書?父母不理睬大哥。晚飯桌上,彭父正色:「以後這事不要再說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就是把這個家全賣了,也拿不出十個光洋。他要坐,就讓他在那裡坐吧,只要吃飯的時候知道回家,不把身體搞壞了就行。」

從此,彭柏山跟着村裡孩子一起「上學」。怕人家笑話,上學時遠遠落在學生後面,放學則提前跑回。幾天下來,彭馥渠先生當然發覺屋外有人「蹭課」,走出課堂想問幾句。小彭柏山害怕極了,以爲先生來問罪,遠遠逃開。彭老師十分感慨,晚上到彭柏山家,表示免費收彭柏山入學:「這樣要讀書的孩子,將來會成氣候的。好好教他,值得!」全家都不相信會有這樣的好事,彭父喚兒子快出來給先生嗑頭。不料,還沒等他開口,彭柏山就已跑到先生跟前,「咕咚」一聲跪下,連連磕頭。

正值夏季,家裡的雞剛剛長大,還沒來得及下蛋,彭父全殺了,醃成滷雞,掛在房樑上,只等醃透了送給彭先生。彭父慨曰:「這麼大的恩,賣了家當、賣了房子都還不清啊!」

彭柏山知道讀書不易,格外勤奮。可他發現下學後,彭先生總是將一些學生留在家裡單獨輔導,他很羨慕。

一天,彭先生又留一個孩子單獨輔導,忽見牀下有一雙孩子的鞋,過去一踢,鞋子會動,原來有人躲在裡面!抖抖索索爬出來,竟是免費生彭柏山!彭柏山想這下完了,先生肯定大發脾氣,弄不好不再收他爲徒。他小臉憋紫,努力不哭出聲來。

得遇恩師資助畢業

先生什麼也沒說,只是領着他回家。到家後,先生跟彭父說:「以後就讓孩子在我們家吃飯,住在我柴房後面的小屋裡吧!空的時候,我可以多教他一點。早上,讓他給我放放牛,平時做點雜事就算了,你們不要給我錢的。」

彭家父母自然千恩萬謝。此後,彭柏山每天早上幫助先生砍柴放牛,牛背上、山坡邊、水塘沿,抓緊時間背誦課文,在先生家住了整整六年,直至讀完私塾。1922年春,在先生資助下,彭柏山考上茶陵縣高等小學,三年後高小畢業。

1925年,彭父眼睛全瞎了。一天,坐在門口的彭父遠遠聽到兒子腳步聲,高興極了,高聲叫喚長子趕快拿出準備好的爆竹:「總算等到這一天!老彭家也出了讀書人!」(接次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