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國內大循環推進貿易強國建設(開放談)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同時強調,必須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
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極爲重要。進出口貿易雖帶有外循環特徵,但無論從中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對外開放所處的外部環境來看,或從維護經濟安全視角來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都需要更多堅持以我爲主的大格局。
近段時間進出口貿易逆勢上揚,主要得益於國內大循環主導作用的發揮。短時間看,隨着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外貿企業迅速復工復產。長期來看,依靠着對外貿易轉型升級,自主品牌與自主知識產權這兩大“自主”也爲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起到助力作用。
國內大循環對進出口貿易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不僅體現在總體規模的變動,也體現在某些進出口貿易結構性指標的變化上。
分地區看,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崛起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推動離不開外貿助力。前4月,中西部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系列“量身定製”的政策支持措施,如支持更多中西部城市開行中歐班列、國家發改委專門針對中西部省份出臺更爲寬鬆的鼓勵外商投資清單等。
同時,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國內企業在參與國際分工過程中逐步變被動爲主動,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加工貿易在進出口貿易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從中國加入WTO之初的“半壁江山”降至今年前4個月的22.1%,而同期一般貿易則達到61.1%。
總體看,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有利於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協調發展。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也會賦予外貿企業更多國際競爭中的主動權。例如,針對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的相關支持政策,提升了外貿主體面臨外部衝擊下的存活率,使之獲取國際市場優先站位。
當前,在外貿中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仍將面臨一些干擾因素。這些因素有些可以克服,有些可以迴避,有些在短時間內難以完全克服。例如,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對鐵礦石的進口依存度較高。今年以來,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由於國際市場鐵礦石供應過於集中,中國企業存在定價權較弱、議價能力不足等問題。只有堅持新發展理念,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才能避免在外貿中受制於人。這意味着,不僅要立足國內大循環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國內大循環本身也要成爲推進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從剛剛公佈的前4個月進出口統計數據不難看出,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發揮空間越來越大,如民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機電產品出口形成更多新熱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現貿易暢通、中歐班列惠及沿線諸多貿易伙伴、擴大進口戰略初見成效等,這都離不開國內經濟活力外溢效應的顯現。因此,夯實國內大循環在新發展格局的主體地位,強化國內大循環在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中的主導作用,是未來中國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