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水銀門"發酵 專家:"汽車絕不含汞"是外行話

(原標題:理想汽車水銀門”發酵 專家:“汽車絕不含汞”是外行話

圖片來源:企業官微&微博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曉林 在上演了前三天創始人車主的連續互懟後,理想汽車“水銀門”有了最新進展。7月8日晚,水銀事件車主@正義謙叔在微博上轉發了其他理想車主對該事件的解讀,從微博內容來看,被引用觀點的車主也對理想汽車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十分失望

被轉發車主提供了兩條信息,一條來自知乎:在測試車內密閉性的工序中,會用到水銀;另一條是糾正一個認識誤區,即認爲“水銀的蒸發速度很快”,“並不快”,該車主稱。之前理想汽車在官方迴應中稱,

7月4日,一段理想汽車車主對在車座上發現大量水銀的視頻,將“汞(Hg)”這個從未與汽車有過話題交集的劇毒金屬,推上了熱搜。而理想汽車及其創始人李想在微博上高頻、強硬的迴應,讓此事迅速發酵。

車主@正義謙叔7月4日在理想汽車APP的社區內發佈視頻並配文稱,“理想汽車座椅裡面往外滲水銀”。7月5日中午,理想汽車在微博上公開回應,稱“理想ONE在產品設計、原材料選擇、生產製造、運輸以及交付環節均未使用到汞(俗稱水銀)”。

7月5日13點10分,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發了一條“咒罵型”微博:“造謠我們用水銀的人和媒體,祝願你們血液裡流動着水銀,腦子裡裝滿了水銀。”隨後該微博被刪除。

4個小時後,理想汽車在微博上再度公開回應,斬釘截鐵的說“理想汽車的零部件、生產、製造等所有環節,對於汞(水銀)的使用和採購量爲零!製造一輛智能電動車,理想汽車不會使用,也沒有任何必要使用汞。如果在車上發現汞的存在,一定是外部行爲造成的。”並認爲,“要麼是使用環節含有汞的外部物品破損或者灑落,要麼存在外部投毒的犯罪嫌疑。”

當晚10點,車主發微博稱檢測報告結果證實:車座椅裡面是水銀。之前的視頻顯示,除了座椅椅面,水銀在被拆開的汽車座椅框架、導軌上也多處存在。

一時間,李想和車主各持己見,事件似乎陷入無解。

而在專業人士看來,這卻是個存在基本認知誤區的爭論。“‘如果在車上發現汞存在,一定是外部行爲造成’,這句話一看就說得比較外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業內人士表示。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汽車質量委員會主任、《乘用車車內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團體標準起草人修宇也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拋開事情真相來看,理想的聲明外界造車的認知是:汞是有毒物,汽車內不可能存在汞,如果發現汞,一定是外部因素造成的。他指出,這是對汽車產品大大的誤讀。

“如果汽車內部完全不可能有汞的存在,爲什麼我們要有國標GB/T 30512-2014(《汽車禁用物質要求》)?”修宇稱。這項2014年發佈的強制國標,對車內汞的含量有具體的要求。而理想在聲明中也提到該國標,這顯然自相矛盾。

“在汽車的生產過程中,由於工藝的需求,汞會在車內多個部件中存在。”修宇舉例說,比如在檔把、皮革類的零配件,以及一些車載電器如收音機面板等零部件的生產工藝過程中,都有可能導致車內有汞元素的存在,但這些一般都會在國標限值之內。

汽車不可能含有汞?

“我相信車企不會去特意的買汞,或者說在加工的過程中使用汞。但在這起事件中,有兩個概念被混淆了,一是組成化合物的汞元素,還有一個就是金屬汞。”修宇稱。

公開資料顯示,汞在天然或人工條件下均可以單質和汞的化合物兩種形態存在。單質汞(Hg)亦稱金屬汞,而汞的化合物可分爲無機汞化合物和有機汞化合物兩大類。

修宇解釋說,車內存在某些重金屬並不反常,甚至還會有砷(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但這些有害物質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汽車禁用物質要求》中有規定,車內的汞不能超過1000毫克/公斤。當然,這是一個上限。還有一些標準要求不超過900多毫克。”修宇稱。

對此,經濟觀察網記者查閱了2014年發佈的國家強制標準《汽車禁用物質要求》,該標準明確將鉛、汞等6種物質定義爲含量必須控制在一定限值內的汽車禁用物質,並明確要求:“除規定的在一定期限內豁免的汽車零部件和材料外,汽車及其零部件產品中每一均質材料中的鉛、汞、六價鉻、多溴聯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的質量百分數不得超過0.1%,鎘的質量百分數不得超過0.01%。”

根據“豁免列表”,“汞”在兩類零部件中的存量不受0.1%的限值限制,分別是前照燈放電燈和儀表板顯示器熒光管。而且,對汞的豁免規定沒有設置期限。

據國內專業檢測機構透露的消息,今年下半年,(GB/T 30512-2014)的修訂版——GB 30512《道路車輛禁用物質要求》將發佈,新版國標保持了對包括汞在內的禁用物質的限值設置。

網絡公開資料顯示,車內可能存在汞的主要部件有溫控器、傳感器、開關和繼電器、汽車前後燈等等。有行業專家指出,不排除汞在某些汽車部件的生產和技藝中,有不可替代性。

經濟觀察網記者瞭解到,此前也有汽車媒體在對熱銷車型進行車內有害物質檢測時,在對品質要求嚴苛的進口豪華車型上,都曾檢測到過汞元素的存在,包括在檔把等部件裡。但含量遠遠低於國標限值,且車主並不會直接接觸。

據悉,車內水銀事件發生後,理想汽車是否對一輛車的所有零部件進行過檢測,或者對所有零配件各級供應商都進行過確認,並拿到相關驗證報告,這一點外界不可而知。

修宇認爲,理想車主車座內的汞來自哪裡,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但作爲汽車製造商,如果不知曉汽車內部會存有汞元素這一常識,或者在未確認其車輛是否所有部件都不存在汞的情況下,就貿然宣佈“對汞的使用和採購量絕對爲零”,這是不專業的。

但他同時也表示,如果理想汽車真的能夠證明是完全徹底消除了汞的使用,業界應該爲其鼓掌。從視頻來看,如此多的水銀,很大可能是來自外部,但這種推測是根據該案例的特定現實場景作出的,並非來自“車內不可能含有汞”的這一錯誤前提。

上文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業內人士則表示,雖然理想是年輕的新造車企業,但這種不專業的言論不應該出現,給業界傳遞的是其急於撇清責任的“甩鍋”態度。

“作爲一個汽車製造商,在你採用的採購、組裝的生產方式,涉及到這麼多的零配件廠商,事實上,他們的產品是不能絕對排除一定不含汞元素的。所以說,從聲明來說,我覺得還是非常業餘的。”該人士稱,“這也說明,部分新造車企業確實給汽車業帶來了一些新的東西,但是說實話,對於一些基礎知識的積累,對於一些甚至常識性的東西,我覺得他們要走的路還是很長的,包括理想。”

親自下場互懟

事實上,在此次事件中,除了因爲水銀具有劇毒而帶來的關注外,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的再次“口不遮掩”,也讓外界對理想汽車和李想本人的評價再添爭議。

在7月5日中午刪除那條“腦子裡裝滿了水銀”的微博三個小時後,李想又在個人微博上發文:“連用水銀(汞)投毒的栽贓視頻都能拍攝出來,還大規模傳播出來,實在厲害!誰在操作?”

李想之後又隨即轉發了一條微博,內容是關於遊族創始人林奇身中多種毒素致死的新聞報道,其中有毒物質之一就是汞。李想借此更加篤定地認爲,車內出現水銀是一起投毒案件

7月6日晚,水銀事件車主在微博上回懟李想:“李總你好,我就是車裡發現水銀的車主,今天和你們總部的人一起去取的檢測報告結果在這,車座椅裡面是水銀!至於我腦袋裡面有沒有水銀等我去醫院檢查過後再說。”

李想則在一個小時後就“喊話”車主:“理想汽車百分之百支持你去報案,因爲汞投毒屬於情節嚴重的刑事犯罪行爲。請務必、務必、務必使用法律的手段,絕不要心慈手軟。這類刑事案件我們相信執法機關,耐心等待案件的處理結果。”

僅20分鐘後,理想汽車發佈微博稱:用戶座椅上的物質已被檢測爲含有汞(俗稱水銀)。理想汽車“要求並陪同”用戶一同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並將協助公安機關調查事件真相。

同時稱,“對於造謠抹黑者,理想汽車也必將以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7月7日,水銀事件車主微博@李想,吐槽稱已經三次報警,但警方都不受理、不立案。不明白爲何理想官方還在稱“協助警方調查”?李想爲何還表態支持其報案?該車主稱,目前沒有“處理結果”可等待。對此,理想汽車和李想皆未給予迴應。

有觀點認爲,親自下場和用戶頻繁互撕,這種情節刷新了業界對理想企業文化的認知。畢竟,“用戶運營”、“和用戶做朋友”,不僅僅是衆多新造車企業奉爲圭臬的理念,也是任何行業都尊重的商業法則。

“有一點要強調,汞對人體是劇毒的,會對人的腦組織、神經系統、內臟都造成損傷,而且它會在人體之內累積,所以這個事件還是比較嚴重的。”修宇再三強調稱。

而在兩天連發8條微博迴應此事,並建議車主報案交由執法機關處理後,理想汽車截至目前尚未有對此事新的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