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平息烏魚子用藥紛擾 政府該做的事

海中寶烏魚子。(圖/記者蔣妍婷攝)

文/李武忠

媒體踢爆養殖烏魚子違法使用雌激素引發爭議正值年節送禮旺季,除了業者商家跳腳外,漁業署表示曾委託檢測養殖及野生烏魚子中之雌激素,檢測結果爲無非天然雌激素,迴避掉業者在烏魚飼料中添加雌激素是否屬實,養殖魚種使用雌激素是否合法以及對人體水域是否有不良影響

爲了消除消費者食用烏魚子、烏魚肉的疑慮,漁業署有必要公開回應,才能讓消費者安心,否則該項爭議會如基改食物是否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般淪爲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僵局,對烏魚養殖產業也造成阻礙。首先漁業署應該深入瞭解現行養殖戶在烏魚養殖過程中究竟在何種階段(魚苗幼魚成魚)使用含有雌激素飼料以及使用飼料品牌,使用天數等,再依據調查資料委請學者水產試驗所進行模擬試驗,瞭解這樣的使用方法魚體、水域及人體造成何種影響。

其次漁業署應該主動到養殖場飼料廠實地取樣,交由公信力檢驗機構進行檢測,瞭解飼料業者在烏魚飼料中添加雌激素的種類劑量,搞清楚現行飼料添加與海大學者原先研發所使用種類與劑量差異,委請學者或水產試驗所進行影響評估試驗,作爲後續處理的依據。

▲烏魚肉質Q彈清爽,烏魚子「烏金」搶手。

除了瞭解飼料中添加雌激素對養殖烏魚子的影響外,對於取完烏魚子後的烏魚是否有雌激素殘留也應該一併列入試驗及檢測項,才能確保食用安全。現行飼料管理法規定,雌激素非列於「飼料及飼料添加物詳細品目」範圍內,因此不可添加於飼料中,若發現業者確實在飼料中添加雌激素,無論對人體或水域有無危害都屬違法行爲,在法令未修改前就應該依法取締,否則就是怠忽職守。使用激素來控制魚體性別並非臺灣首創,在國外早期也使用類似方法,不過隨着科技進步食安要求,爲避免透過激素改變魚類性狀造成食安與生態污染風險,已成功運用染色體操作育種技術,來產生全雄或全雌(如虎河豚鮭魚、比目魚、大黃魚等)品種,從此以後不必再借助荷爾蒙(激素)性轉換魚種,一舉杜絕使用荷爾蒙產生的諸多後遺症

國內水產試驗所擁有龐大的研究人力及養殖場所且每年耗費國家數億元經費,應該責成該所運用生物技術確立生產全雌烏魚苗的技術並將該技術迅速移轉給民間有證照的繁殖業者,來生產健康優質的全雌烏魚苗供養殖業者使用,避開雌激素帶來的食安風險,讓消費者安心享受美味的烏魚子。

好文推蔫

李偉文/亮了植物園,趕走了夜的美

黃暐瀚/別賴奧蒂嘉

相關文章

李武忠/翁啓惠案:凸顯技轉盲點

李武忠/民衆關心菜價穩定 北農人事與我何干

李武忠/爲政策說好的「負責下臺」呢?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士經濟系教授,本文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