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別說櫻花惹了禍

櫻花近年成了臺灣人追逐的焦點。(圖/記者遊琁如攝)

文/李偉文

據說自228連假日開始,臺灣即將進入長途車程配備「雙司機」的國度。用「據說」兩字其實是有點懷疑,因爲原本客運司機就缺人,要在短時間就補上那麼多人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最可能的情況,要嘛就是等風頭過了,政府會慢慢放寬規定,另一可能就是,那種長程一日遊行程就此真的消失。

其實就旅遊品質而言,長程一日來回的旅遊只能提供「到此一遊」拍照打卡的目的而已,沒辦法感受大自然真正的美好,以及給予我們生命中最棒的體會:比如清晨或黃昏森林裡的優閒漫步,或者流汗徒步走過長長步道後登高眺望生養我們的山林

這種坐10個小時車卻走不到10分鐘步道的旅遊方式之所以這麼夯,我想除了手機上傳相片「分享」(或者說「炫耀」也可)的全民運動外,近些年全臺瘋狂追櫻花的行爲也的確蔚爲奇觀。

就像這兩天,我住的社區門口新種十來棵稚齡瘦小的櫻花樹開了花,居然吸引了一大

堆民衆前來欣賞,還造成交通阻塞,得勞動警察來交通指揮,真的是太誇張了!日本人喜歡櫻花,與他們的民族性有相合之處,至於臺灣人瘋櫻花,恐怕是因爲臺灣人哈日,常去日本旅行而受到的影響吧?

事實上,日本人把櫻花視爲國花代表大和精神,是因爲它開得絢爛,死得壯烈。櫻花盛開時枝上只有鮮紅(或粉紅、紫紅)的花朵,沒有樹葉,而且一開幾千幾萬朵,更特別的是常常一夕之間同時開放,滿山滿谷全都是,但花期又很短,往往也在一夕之間全數凋萎飄落。尤其吉野櫻這個品種,花瓣還鮮嫩時便飄然散落,那種正當盛開時便凋萎死去的悲愴之美,蠻符合日本文學美學的追求,難怪他們對賞櫻是這麼狂熱。

▲古時日本人就把櫻花當做心靈的寄託,在詩歌中吟唱。圖爲描述日本古代賞櫻花活動的浮世繪。(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日本媒體會播報何時何地櫻花已開,甚至還會畫出櫻花前進的路線,好像打戰時部隊一直往前推進的陣式圖。

位在溫帶的日本,氣候變化明顯,每年春天櫻花從溫暖的九州開始,漸漸由南往北,也可以說由西向東依次盛開。但臺灣並非如此,因爲臺灣的海拔高度落差大,而且氣候複雜,各地開花時間不太一定,通常日本櫻花盛開時,也是天氣回暖,由冬天轉變成春天之際,但是臺灣往往在冬欲盡而未盡,春欲來而未來的渾沌時節綻放。

賞花,在日本稱作「花見」。假日全家族或親朋好友在櫻花樹下鋪張塑膠布就地野餐;即便平常日,也會有許多公司指派資淺員工到櫻花樹下先佔位子,等到下班全公司的人就會齊聚一堂飲酒作樂,非常吵鬧。不管從日本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川端康成或其他日本文學作品裡,常常可以看到整個大和民族對於「生命短暫」的感懷。這或許是從櫻花或大自然裡所體會的美感經驗吧!這種生與死,瞬間與永恆,有限與無限的生命體驗,大概是日本美學與文學追求的境界吧!事實上我們從日本的茶道花道文化也可以窺見一二。

無論從櫻花,或從任何大自然景象中獲得生命的感懷或人生的警示,這些都是好事一件,然而當我們沒有注意到環境的差異,一窩蜂的追趕流行,也有可能帶來災難。比如說爲了拚觀光,臺灣許多單位或政府機關,往往不管此地適不適合種櫻花,就把原本種有各種樹木的森林砍掉,改種單一樹種。雖然有數大便是美的壯觀,但其實對於該地生態環境的健康與穩定都有不好的影響。

▲滿山遍野的櫻花樹固然美麗壯觀,(圖/記者遊琁如攝)

我們常說的生物多樣性,就是形容在多樣化的森林裡,當中的食物鏈也會因複雜而穩定,而非因某一生物過多,或受到某種特殊病菌的感染,導致整片樹林死光光。尤其一旦物種多樣,每種植物的開花時間就會有所不同,如此能讓居住其中的動物一年四季都有食物吃,不會像種滿單一樹種的森林,因爲冬天食物匱乏,使得找不到糧食的動物只能啃食樹皮過活,這樣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

當我們欣賞着燦爛櫻花之時,別忘了提醒自己,試着想想櫻花背後所蘊含的意義與啓示,也要時時思考生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

好文推薦

李偉文/別在自己的碗裡下毒!

李偉文/亮了植物園,趕走了夜的美

李偉文/教改回首望:關礙非快樂學習,而是動機!

李偉文/水價貼補:臺灣地層下陷的危機

李偉文/如果你不認爲自己是瘋子,千萬別去創業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李偉文,長期關注環境與教育的牙醫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