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 /「兩光」襲臺 飛象過河或雙龍搶珠? 

收購華亞科美光紫光彼此角力還是相互勾串?紫光搶親矽品,是紅利還是紅禍?而中、美覬覦臺廠技術極力拉攏,會不會是臺灣新機會?值得深思。

文.宇文

中國紫光集團宣示入股臺灣三家IC封測廠矽品、力成、南茂,結果引發連鎖效應,日月光聲稱要全吃矽品,美光則要收購華亞科,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中、美、臺三方商戰,看得市場眼花撩亂,目不暇給。尤其,先前紫光曾誇口要買下美光,這回在紫光來臺搶親之際,美光又冷不及防地要收購華亞科,到底是表面上的美中角力,或是暗地裡由美光爲紫光做球,圖謀未來「兩光」的合作,令人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

矽品抗日月光不惜「引清兵入關」

日月光入股矽品,始終在拉鋸當中,上回矽品聯合鴻海,企圖抵制日月光的惡意併購,卻因外資擋駕,讓鴻矽戀胎死腹中。這回矽品更使出撒手鐗,讓具有濃厚中國「國家隊」背景的紫光入股,被市場視爲「引清兵入關」。

就市論事,矽品之所以會峻拒日月光的入股,寧可引進對岸的紫光,關鍵在於日月光與矽品的結合是屬於水平式整合,兩者在技術與資源上具有重疊性,紫光原來以IC設計爲主,與矽品合作,是屬於垂直式整合,具有互補作用,甚至長驅直入紅色供應鏈,在中國大陸市場可直接獲得轉單紅利,但是臺灣產業界擔心的是:一旦關鍵技術讓中國廠商取得,對於臺廠或臺商科技聚落,恐怕會產生替代或排擠作用,真的會被整碗捧去,讓臺灣關鍵技術優勢盡失,失去主導力量,市場自然會被強力襲奪。

另一方面,陸資即使不直接併購臺廠,也可迂迴化身外資身分蠶食鯨吞臺廠,在資本全球化的今天,令人防不勝防。更何況,中國科技吸收力強,學習曲線十分陡峭,即使今天不併購臺廠,一旦未來陸廠技術超越,臺廠就連被併購的價值也可能消失殆盡。觀察兩岸科技競爭態勢,中國大陸挾其雄厚資金與國家隊的政策資源,臺廠的競爭優勢已逐漸被陸廠取代,從低階產品逐漸延展到高階產品,甚至關鍵零組件。證之於LCD與LED等領域,或因陸廠結合外資,或因其國籍企業整並,技術升級,臺廠風光盡被陸廠搶去,想要結盟時往往已錯失籌碼與時機。

臺灣高科技業在現今全球經濟中無疑被迫要打「世界盃」,因此除了要有更高的格局與視野來擬訂競爭策略,對於技術的提升或產業的結盟,更不能故步自封,自陷於門戶之見或政治意識之爭。

尤其,過去臺灣科技廠的優勢紛紛被中國紅色供應鏈搶奪之際,光靠「一顆蘋果救臺灣」,風險難以估測,要依賴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來救經濟,更是緩不濟急。

當然,一旦臺廠與陸廠有合作或結盟之必要,技術層次的風險控管極爲重要,臺積電被迫投資中國大陸,就是顯例所幸,臺積電已做好維持技術門檻的保護措施,免於技術優勢流失之虞

注意歐美托辣斯法審議

到底紫光大舉入股臺灣三家封測廠,與美光兼併華亞科,是飛象過河或雙龍搶珠,或涉及更深遠、複雜的全球科技戰爭,無論是相關臺廠的股東或經濟部投審會,務必都要有高瞻遠矚的計慮與思維,切莫流於政治漩渦中,難以自拔。尤其,民進黨立院黨團極力以選舉期間行政院看守內閣,不宜作重大決策爲由,杯葛投審會的作業,這不印證了郭臺銘聲稱臺灣政府正在過選舉假期的諷喻,讓經濟問題政治化,影響決策的精準度

又有輿論提出折衷方案,認爲紫光的入股,僅能通過一家,不能三家全過,這又是鄉愿而不負責任的作法,如果事關這些臺廠的生存契機,政府哪有資格去幹預或揀擇,讓它們的競爭力或生存空間在迂腐的政治窠臼中流失。況且,中、美覬覦臺廠技術極力拉攏,未嘗不是我們官商之間缺乏前瞻性發展政策,以致市場股價本益比偏低,讓外資或陸資可以任意地撿便宜。

另一方面,無論臺廠與臺廠整並,或者臺廠與陸廠整並,都還要通過歐美反托辣斯法的審議,這又是全球經濟競爭的另一個遊戲規則,臺灣廠商要突破重圍,再造大局,還得面臨一關又一關的考驗。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99期www.moneyweekly.com.tw,行動版APP下載http://tinyurl.com/ngpv39u。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