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轉型求生 同仁堂賣咖啡

7月22日,北京同仁堂旗下「知嘛健康」店內,顧客在品嚐咖啡、飲料。(中新社

2019年9月3日,民衆在上海店內選購大白兔奶糖系列衍生產品。(中新社)

內聯升米老鼠卡通形象布鞋。(中新社資料照片)

大陸老店創新

年初以來的疫情逼迫不少大陸老字號必須加速轉型以求生,除了一票老字號爭着上市籌資外,也有老字號加速產品及行銷模式的創新,而近來最轟動的老字號創新當屬開始賣起養生咖啡、中藥體驗的北京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的咖啡店叫「知嘛健康」,第一家店是去年10月18日在北京雙井開業;一進門就是迎面而來的中藥氣味,在面積約爲500平方公尺的店裡,一樓左側是同仁堂產品販賣區,右側是咖啡餐飲販賣區,中間是顧客用餐區,二樓則是中醫問診區。

兩層的雙井店被明確劃分功能:現場有正在燒火的煲湯燉茶爐子室內裝潢豪華,有中式360度立體敞開式的廚房,有以中藥砌頂天花板,突顯傳統復古元素與現代時尚的碰撞。

網紅打卡 來客飆漲

同仁堂市場部人員告訴投中網,雙井店僅裝修費用就是300萬元(人民幣,下同),而大興店的內部陳設更加奢華,裝修造價高達7000萬元,被稱爲「知嘛學院」,涵蓋多元化購物休閒場景,打通線上線下場景消費,目標是成爲醫藥療養界的「宜家」(IKEA)。

同仁堂咖啡雙井店開店後,生意平平,直到今年7月,因爲不斷有網紅、媒體到場探店後,才變成網紅打卡地,來客數纔開始飆漲,當月營收就達到150萬元,實現損益平衡。

同仁堂之所以砸大錢創建連鎖咖啡店品牌,其實是被逼的。根據4月3日同仁堂公佈的2019財年全年財報,營收132.77億元,年減6.56%;淨利潤9.85億元,年減13.12%。這也是同仁堂10年來首次出現營收與淨利潤雙雙下滑,而且在2018年,同仁堂營收增速就從兩位數降到6.23%。同仁堂股價在2018年5月創下波段高點後,就一路下滑,至今股價接近腰斬。

大白兔奶糖做香氛

所以,同仁堂內部知情人士對投中網透露,這次新開設的「知嘛健康」品牌是同仁堂健康藥業集團佈局大健康新零售業務的全新子品牌,被同仁堂內部視爲最有增長潛力的板塊。「其實這兩家已經開設的門店賺不賺錢不重要,只要能起到引流效果,目的就達到了。」該知情人士表示。

老字號的創新求變還不只同仁堂,如上海杏花樓餐飲集團聯手故宮推出國潮範兒月餅;上海大白兔奶糖聯合氣味圖書館做奶糖味香氛、開快閃奶茶店;茶商吳裕泰開發網紅奶茶、冰淇淋等茶葉衍生品。

內聯升推潮牌布鞋

而據大陸媒體調查,老字號企業轉型創新做得比較好的是北京布鞋商「內聯升」,從過去賣官靴,到後來賣老北京布鞋,在保留千層底的工藝、純天然材料等傳統基礎上,與設計師共同合作,推出了具有時尚元素的IP聯名款布鞋,比如大魚海棠款等,融合時尚與文化,把「老人鞋」變成年輕人的潮牌鞋。

然而,老字號的創新還是成功少,失敗多。像北京全聚德烤鴨在2016年也嘗試轉型,進攻外賣市場,推出外賣平臺「小鴨哥」,把鴨肉卷皮冷藏包裝,網路接單後送貨到府,然後再配給自動加熱包,但市場反應差,在2017年4月停業;同年3月,全聚德又宣佈收購餐飲品牌「湯城小廚」,但歷經了5個月,卻因交易複雜與過程的不確定性,無法按時完成交易。

分析指出,一隻在168元以上的全聚德烤鴨,主要是「體驗經濟」的展現,像是觀看師傅片鴨的技巧等,如果變成外賣,就太貴了,甚至有北京網友酸說:「我家巷口發財車賣的烤鴨還比較好吃!」所以老字號的轉型模式絕不能一成不變,還是要考慮自身的產品及服務特性。

小靈通 同仁堂

創建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提供皇室藥材,歷經清朝八代皇帝188年,至今已有351年的歷史。

1949年後,創辦人樂顯揚二房第十二代子孫樂崇輝祖傳秘方來臺,於1953年在臺北開設臺灣同仁堂。1954年,北京同仁堂實行公私合營,總經理爲樂氏第十三代子孫樂鬆生。1997年,同仁堂在上海證交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