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用複眼看世界 以旅人視角看家鄉
國旅對各地之節點風景仍停留在跳島式「亮點」,而如何同時帶動地方創生與大尺度環境美質暨生態系之優化,仍有待更高之決策定位。 郭瓊瑩/攝
年假剛過,緊接又將迎接春假,走過疫情之限制,今年年假出國的旅次比過去三年暴增許多,一方面是國人悶久了,想快快出去透氣。另一方面,國旅在後疫情反而陷入另類危機,包括旅費CP值不敵出國旅遊,而外地的景物新鮮度永遠有另一層吸引力。沒錯,外國的月亮好像比較圓,此包括思維與想像力,以及異地生活體驗之新鮮感與好奇度。
而我們的觀光主管單位是否曾深切意識到「國旅」的困境與障礙?後疫情之補貼政策,以及對外國觀光客以抽獎促銷之「撒錢」政策,似並未有效刺激國旅實質環境品質之改造與升級,亦未真正帶動我們觀光產業之轉型。即使以抽獎五千元代券之優惠,如果大環境之景觀品質、國際接待力,乃至各種交通接駁友善服務未到位,這些錢撒下去亦只是天女散花,波光乍現。
在地傳統老街,四季與晨昏之自然氣象景觀實不亞於大山大水與動輒投入數億之煙花式活動。 郭瓊瑩/攝
話說回來,諸多國內知名生態、文化、歷史、人文等各領域學者均不斷指出寶島之美與寶島的獨特性,以及在全球天平上其生態豐富度之唯一性。但這些呼籲卻一直未能帶動全面性觀光政策之改弦易轍,以及服務之創新與創生。
君不見,觀光署之「國際宣傳」只側重在其所直接管轄的國家風景區,以及少數自認爲外籍觀光客有興趣的夜市。而其他部會之建設與山水資源乃至各鄉鎮離島之深度人文與自然資產,卻很少見於國際宣傳上。許多西方友人說「臺灣的山真美,甚於阿爾卑斯山」,但「開放山林」只是口號,卻未滲入到如何接待、提供舒適的旅宿、便捷的接駁與多元外語嚮導之培力。「開放海域」亦無港區水域觀光交通,更遑論有國際水平的環島遊輪。有了鳴日號,但停靠各站鄉鎮,其周邊地方風貌之優化是片斷的、是裝飾性的,而非真正融入生活地景之再現。
鳴日號之車廂設計、餐飲服務均有國際水平,只是郵輪式列車停靠各站之周邊鄉鎮整體風貌仍有待精進。 郭瓊瑩/攝
若爲美麗寶島的觀光發展把脈,觀光政策決策者、各地方之營運者,似乎只習慣於用傳統思維來看我們的觀光資源皮層,許多深刻之細節不是略過就是視而不見,只側重在聚焦與煙花式「裝扮」,也忘了用「複眼」仔細觀察隱藏於各角落或舞臺背景後之傳統生活智慧。
地方小故事、風土民情之融入國旅乃至國際觀光之旅程敘事中,尚待更細緻之規畫及與地方深度鏈結。 郭瓊瑩/攝
而作爲「國旅」之受衆,如果依然是一窩蜂走馬看花,只看網路打卡熱點,捨近求遠未能轉換心情與思維,重新以「旅人」的視角探索自認熟悉的生活方所。如果換個視角從容再認識家鄉,其實,一幅幅感人的場景故事將會有令人驚豔的再生加值。漫遊、慢遊,即使在除夕的中山北路、赤峰街,冷風刺骨的東引花岡巖海岸、寂寥的臺西漁村古厝,以及七股鹽田的夕陽,乃至基隆和平島海岸的日出…這些都是近在咫尺的觀光資產,何其尋常又何其珍稀!
百年隧道再生、舊港漁村夕陽、港口候車停再生乃至沙洲小島曲徑中之一角落‧‧‧以旅人視角看家鄉,將發現無盡觀光資產。 郭瓊瑩/攝
拋開慣性思維導入旅人之深度好奇心,即使在本島,似亦應得以引領Formosa的觀光新曙光!(作者爲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