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大公開!「順時鐘養生法」纔是王道
前總統府資政陳立夫活到百歲,他的養生48字訣中便有「飲食有節,起居有時」,飲食節制,作息規律,順着生理時鐘生活,是健康的根本。
早 06:00〜11:00
6點到7點之間起牀
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房間,刺激大腦的中央時鐘,讓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停止分泌,慢慢清醒。
喝杯溫水
如果習慣晨間運動,建議熱身久一點,因剛起牀體溫較低、關節不靈活,容易產生運動傷害。
鹿港基督教醫院營養組組長陳紋慧建議,早餐吃糖類(澱粉)加蛋白質最好:如吐司或饅頭+蛋+牛奶或豆漿、黑豆漿。
許多人早上匆匆忙忙,拿了早餐就往嘴裡塞,沒注意到只吃到糖類,卻是讓早晨思緒不清的禍首。只攝取糖類,如麪包、饅頭,以及含糖類較多的主食類飲料如米漿、糙米漿或薏仁漿,會讓血糖不穩定、忽高忽低,影響思緒清晰。
迎接挑戰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蔡宇哲說,上午8、9點是壓力荷爾蒙可體鬆(cortisol ,助人清醒、應付壓力)的高點,最有精神,適合做最困難、最用腦、需集中注意力的工作。
來杯咖啡提神
很多人習慣邊吃早餐邊喝咖啡,其實並不是最好時機。因爲剛起牀還很有精神,咖啡的提神效果相對不明顯。
如果擔心咖啡影響睡眠、習慣在早上喝咖啡,9點半到11點半是較好時間,因爲是可體鬆的低點,提神效果佳。
午 11:00~17:00
上班族一忙起來,經常隨便吃、甚至省略午餐。胃苦苦等待食物卻落空,長期如此會造成傷害;同時血糖太低,下午也很難有精神工作。
下午可體鬆開始下滑,且飯後血液往腸胃集中,幫助腸胃吸收、消化,腦部的血流量減少,人會有點昏沉…【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01期】
【延伸閱讀】
立即體檢你的早餐!營養師給的6大建議
「咖啡覺」比小睡或只喝咖啡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