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典禮1個小時,我們迎接了800個麥田青年
7月14日下午,CIS & 青思麥田暑期科研項目開學典禮在上海中庚聚龍酒店隆重舉行舉行,幾十位中外知名教授和近千名學生、家長到場。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李肇星,青思麥田創始人程佳晟、耶魯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JosephChang、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Fouad Tobagi 、聖母大學門多薩商學院院長Roger Huang等34位美國著名高校領導及教授,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教授和學者,雅禮中學、北京二中、上海楓葉國際學校等國內中學代表、國際教育領域行業代表共同出席了開學典禮。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前部長李肇星到場致辭
李肇星部長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早年成長經歷及在非洲和聯合國的工作經歷,鼓勵學子們要永遠愛祖國、愛人民。他說:“每個人都只有一個母親,一個祖國,我們要永遠愛祖國、愛人民,把祖國放在心上,不管幹什麼都要以創造人民的美好生活爲方向。這樣做什麼事情都有目標,有力量。記住這句話,你的夢想和奮鬥目標就不會錯,一定會取得成功。”
1978年7月的深夜,一通從中南海撥到美國白宮的電話開始了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留學之路。李肇星和當時的許多中國青年一樣,負笈海外、勵志報國,“別以爲我們是書生,就只會紙上談兵”,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鑑、趕超的40年,幾近耄耋之年的李肇星部長在會場,多次提到“祖國唯一、人民至上、學海無涯”,這是老一代留學人對新青年的由衷希冀。
圖說:李肇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前部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名譽會長,有着“詩人外交家”的美譽。
拉近科研與你的距離
8年前,中國留學生無科研,無法在國際舞臺上與其他國家的優秀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於是我們有了CIS,到如今已經成長爲國際範圍內師資級別最高,學術影響力最大的國際青少年科研項目之一。
藤校教授、全英文交流、前沿課題這些高端配置,讓CIS走向精英教育,培養具有強大社會力量的“一小撮人”。但是,隨着教育需求的增長,在這“一小撮人”之外,還有更廣大的麥田青年嗷嗷待哺,亟需給他們帶來實質性改變的科研項目。
青思麥田應運而生。“在CIS八年的時間裡,我接觸過近千名學生。有十五六歲的學生掌握三門語言,張口談股市大賣,也有的學生連課題的名字都沒聽過,聽美國教授的課像聽天書。”CIS/青思麥田的聯合創始人程佳晟說,教育背景和個人能力的參差不齊,無法讓這些學生坐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有裂痕的地方陽光才能照進來,斷層的局面給青思麥田的出現帶來了契機。”
開學典禮現場
開學典禮現場
人們一直認爲想要出國留學的學生並不需要本土化的學術經歷來給申請加分,畢竟語言不通、推薦信的認可度也未可知。不可否認,這些情況確實存在。
但與申請美國大學沒有衝突,在美國招生官眼裡,一個國際學生的到來能否給這個學科的國際化建設帶來補充和完善才是最重要的。
Diversity一直以來是美國大學的一種意識形態,200多年前哈佛大學就開始向中國探求知識。1879年,戈鯤化先生一家從上海來到波士頓,成爲了哈佛的第一位中文教師。他從中國帶來的經典書卷,是哈佛獲得的第一批亞洲語言文獻,也是哈佛燕京圖書館最早的館藏。一百四十年之後,哈佛燕京圖書館已經發展成爲亞洲以外最大的東亞學術資料庫,其體量在哈佛全校八十餘座圖書館中位居第三,比如“明清婦女著作”數據庫,向全球的學者提供珍貴文史資料。
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國。
早在100多年前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長時,這樣解釋大學的“大”字。所謂,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衆家’之學府…而大學之所以爲大也。這與美國大學倡導的diversity不謀而合。隨着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世界更加迫切的希望讀懂新時代的中國。
在國內進行的科研課題研究,自然受到了美國高校的關注,通過留學的“你來我往”,美國高校與中國高校之間的信任度和公信力正在一步步搭建起來。
學術也可以很規範
你可能從a教授這裡拿到了一個科研經歷,從 b教授接受他的指導發表了一篇論文,從c教授那裡拿到一封推薦信,申請外國大學的“三把利劍”看上去都準備好了,但實際上,這對於你的申請來說,“隨意搭配的組合”往往是無力的,只知皮毛,不明內裡。
青思麥田把這三者融合在一起,國內頂尖高校的教授帶着學生從科研基礎課程(高中以上專業理論知識)、科研過渡課程(基本實驗方法)、科研探究課程(課題、論文和學術活動),逐級遞增。
生涯規劃不是一個新話題了,但目前,大部分學校僅僅停留在能配備給學生一個“閒置”的生涯規劃辦公室,一個“閒置”的規劃師,而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做規劃,卻是空白的。
青思麥田科研項目讓學生了解他們有哪些選擇,比如學數學的不僅可以做數學老師,還可以做金融,做科研。並且通過深度參與到具體的科研項目,來加深對學科的瞭解和適配性。
我怕我趕不上
會場裡,我們走訪了幾個麥田青年,想知道他們選擇青思麥田的原因。
項目的高性價比自然是一個很大的誘惑力,但除此之外,應該還會有一個“一錘定音”的因素。
“我怕我趕不上”,是我們聽到的最多的答案。
我怕同樣都是390分的考研成績,因爲沒有科研經歷而被pass
我怕同樣都是115分的託福,1450分的SAT,因爲沒有獨特的個性進不了美國前30
我怕畢業三年後同齡人都已經坐到中層的位置上,我還在爲選擇哪個職業而掙扎。
......
數據統計顯示,一般來說,畢業生找到一個適合自己並且喜歡的職業走向,大概需要花費三年的時間。這三年的時間裡,可能會換好多份工作,可能從一個行業跳到另外一個行業。一切的原因都歸結於畢業後的迷茫,我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是大部分學生在思考的問題。
青思麥田希望大家正在做的是,通過深入各大熱門學科的名校科研課題提前瞭解自己的方向,同時完成學習任務,用一份閃亮的活動經歷和成果給自己加分,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把這本就不該有的“三年”縮短,做真正的人生主導者。
誰是麥田青年?
“我們創造生態,你主導人生方向,在麥田野蠻成長。”
麥田青年,是我們想象的你的樣子。麥田青年身上有一些麥子的特質。麥子在土地裡,這種植物有張力,抗擊打,還很瓷實和樂觀。這不是花瓶裡的玫瑰,也不是高冷的百合,它就是麥子,野蠻生長的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