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家/對抗中國軍事威脅 亞洲版小「北約」成立?

北約。(圖/路透

●文/軍事

中國與亞太地區主要國家關係持續不斷的惡化下,許多亞太國家紛紛加強與美國的軍事與外交聯繫,使得成立亞洲地區小北約的呼聲甚囂塵上。

中國四處征戰

區域內要形成軍事同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外在的威脅,過往亞太地區基本上雖有小衝突但大範圍是相安無事,在近20年中國軍力飛躍式成長,加上外交上又採取戰狼姿態後,亞太地區國家才又興起組織聯盟對抗中國的興趣。

▲美國總統川普先前於倫敦出席北約峰會。(圖/路透)

中國對臺灣的威脅自不待言,在南海地區則因九段線主張而與周遭國家交惡,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國是;南亞地區則是自8月以來,就在中印邊境地區爆發區域衝突,迫使印度軍方修正第一線部隊使用槍械的限制,雙方衝突頗有升高趨勢。東北亞方面則是持續與日本就釣魚臺爭議發生爭執,澳大利亞則有1名記者遭到中國扣留,雙方在經貿關係上也不好。

▲北約各國在美國支出大部份的軍力下,在冷戰時期勉強維持住歐陸戰場上的軍力平衡,後續還是要靠美國海軍維持輸往歐陸的海運航線,俄羅斯海軍也會積極阻擾,相關的海軍反潛作戰也是北約訓練重點,盟國海軍艦艇可以勝任部分的反潛任務。(圖/NATO)

周遭國家對中國威脅的體認,進而興起同盟的念頭在2020年10月初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這通常被簡稱爲「The Quad」後達到高潮,當時在日本東京共有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日本首相菅義偉澳洲外交部長佩恩(Marise Payne)以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R. Pompeo)出席。

北約組織能順利成立除了面對強大的蘇聯軍力外,地理上的鄰近也是促成北約成立的重要助因。(圖/NATO)

這次出席除美國方面的努力外,日本在這方面的拉攏也是不遺餘力;先是2014年日澳雙方確立「特殊戰略伙伴關係」後,2016年日本安倍首相與印度總理莫迪會晤,持續拉攏印澳兩國。亞洲小北約建立初期會遭遇較多困難,因此初期參考情報界的「五眼聯盟」(Five Eyes)或許會是一個合作範本。四方會談第一步是安全對話,後續將發展到安全合作與軍事合作。

四方安全對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進一個自由以及開放的印太地區,接續以各種機會拉攏其他國家參與,後續再繼續深化合作事項,藉以打造出亞洲小北約組織。不過印太地區國家內有許多迥異的情況,極有可能讓亞洲小北約隨着美國大選的底定而胎死腹中。

印太地區的歧異

印太地區要籌組亞洲小北約之類的組織,最大的困難點在於印太地區國家並非每一個都是高度民主的國家,地理上的距離與分隔也是一個阻礙點。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之所以能成立,主要是面對強大的前蘇聯軍力與華約組織,歐陸許多主要國家被迫放下政治上的歧異做出軍事合作對抗蘇聯,而且地理上的鄰近也讓這些國家方便軍事演習或是人員交流

▲澳洲目前有部份基地由美軍進駐輪訓,在未來可能的中美海上大戰中,將扮演重要的後勤基地角色。(圖/US DoD)

印太地區國家在地理上的缺點就是被廣大的太平洋分隔,即使是南海或是菲律賓海,其海域面積都較歐洲許多地區的海洋麪積來得大,承平時期不便各國交流,軍事交流上頻率也比較少。海洋地區主要是依靠海軍武力,偏偏能夠進行遠洋海訓的印太國家不多,迫使這個地區的軍事交流,主軸通常是美國與當地國的雙邊海軍艦艇訓練。

過往北約、現在也是一個爭議議題就是,北約諸國的國防費用支出過低,美國常年呼籲北約國家增加軍費應付俄羅斯軍事威脅,這也顯示出北約大部份的軍事貢獻來自於美國;同樣的想加入亞洲小北約的國家也都是打着這樣的盤算。

經濟上的困難也很大,印太地區國家多半跟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往來,其中日本與澳洲與中國的經濟往來密切,目前形成的態勢是軍事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傾向,如果日、澳積極的跟美國靠攏或是當作亞洲小北約的領頭羊,是否會引發中國的外交反撲也值得觀察。

▲印度爲南亞大國也是亞洲小北約重要的籌組可能國家,但過往印度卻標榜不結盟政策,這種外交趨向未來可能阻礙小北約成立的進度。(圖/US Army)

中南半島與南海周邊國家,例如越南、寮國、馬來西亞、印尼,甚至是泰國(中國觀光產業),在進行與美國軍事或外交合作時,難免也要看中國臉色,這也是這些國家想要加入亞洲小北約時要再三考慮的。

最後還是政治上的問題,雖然印太地區國家目前想籌組亞洲小北約或是恢復類似東南亞公約組織(SEATO)的軍事同盟,但區域國家的民主自由度歧異卻是最大的阻礙因素。

非民主或是民主程度不高、長期壓制反對黨與媒體的國家能否加入?其次是,對許多國家領導人來說,維持既定政權比結合盟友對抗中國來得重要,在此情況下中國就會以各種方式阻擾或是介入,進而讓亞洲小北約難產。

▲日本二戰後籌組的海上自衛隊,其艦艇實力名列亞洲前茅,近期則是透過外交舉動積極籌組亞洲小北約。(圖/USN)

就現階段美國來說,新政權的產出是否會改變過往美國對中國的強硬態度頗值得觀察,例如後續的美國國務卿能否像蓬佩奧(Mike Pompeo)那樣積極的穿梭印太各國,來促成四方安全對話後的後續舉措?

總的來說,美國川普政權當政後就更改自1970年代以後的中美接觸政策,這個大方向是對的,但後續新政權很可能會修正對中政策的強度,而這種態度極有可能腰斬亞洲小北約的成立。

熱門點閱》

► 2020回顧》殷乃平疫情加速全球經濟「重組」 臺灣未來定位何在?

宋兆文增程弓三雲峰飛彈戰測 欣見國防戰力持續精進

► 2020回顧》林祖嘉/疫情重挫全球消費 經濟前景遍佈荊棘

黃竣民/十六字箴言?別讓作戰指導淪爲文字遊戲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 聽Podcast每週五聽【譚兵讀武】聊歷史看兩岸Apple:https://apple.co/3ibJl8FSpotify:https://spoti.fi/34aNB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