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紅色傳承 擦亮城市底色(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文明城市譜新篇)

初夏時節,福建廈門環島路主幹道上,一面面黨旗和標語,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外增顏值內練氣質。近年來,廈門深入挖掘紅色資源,通過宣講愛國精神、加強黨建、注重青少年教育等,將紅色傳承融入特區發展和城市治理中。

愛國奉獻

創新弘揚嘉庚精神

紅磚綠瓦,石牆木窗,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13年創辦廈門集美學村,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忠公、誠毅、勤儉、創新”的嘉庚精神,成爲廈門寶貴的精神財富。

“百年過去,如今我們天上有陳嘉庚星,海上有‘嘉庚’號科考船,陸上有陳嘉庚紀念館,嘉庚精神已經內化廈門人心中。”集美學校委員會副主任、陳嘉庚紀念館館長翁榮標說,紀念館年訪客量近150萬。

在廈門,嘉庚精神已成爲一種隨處可見、可感的文化現象。陳嘉庚紀念館線上展廳啓動,“嘉庚”號科考船圓滿完成南海探索之旅並在途中與集美中學學子連線……圍繞傳承弘揚嘉庚精神,廈門不斷創新形式,讓嘉庚故事走進羣衆生活。

嘉庚精神爲廈門特區發展注入新動能。4月22日,12個華僑華人創新合作項目簽約落戶廈門,簽約投資總額達48.3億元。良好的環境吸引了衆多僑商前來投資興業。來自巴西的僑商林寶明與廈門國企合作,計劃聯手打造廈門金磚海洋漁業創新園,建設海洋特色綜合產業鏈、海洋特色酒店、海洋科普博物館等。

加強黨建

營造社區溫馨家園

每週三是廈門市湖裡區江頭街道金尚社區黨委書記陳素珍最忙碌的日子。

每逢這一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日,在金尚社區黨委組織下,黨員志願者們或忙着清潔家園,或入戶慰問老人,或開展文明宣傳……

與陳素珍一起忙碌的,還有起源於金尚社區的“久久愛心”志願服務隊。這支隊伍活躍在周邊的社區和商圈,爲65歲以上老人、殘疾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理髮、中醫義診、心理慰藉等服務。他們聯合當地100餘家商戶開展活動,每週三上午10點至12點,爲老人們提供志願服務。

近年來,廈門市用“大黨建”激活“微治理”,按照“一小區一支部”原則組建小區黨支部,實現居民與居民、居民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就地就近融合共建、聯動共治資源共享。目前,全市共建立小區黨支部1400多個,實現組織覆蓋90%、工作覆蓋100%。

“我們推行‘千戶訪、百事幫、萬家和’的近鄰黨建羣衆工作法,努力讓社區變成溫馨家園。”廈門市思明區委書記廖華生說。

在思明區開元街道,自“千百萬”羣衆工作法推行以來,社區工作者年均入戶600餘次,收集需求清單、資源清單、民情清單逾3.9萬條;建立“百事幫”隊伍42支,解決羣衆需求事項3162件;建立“萬家和”平臺36個,化解矛盾糾紛107件,黨羣互動密切、鄰里友愛團結的社區風尚正在形成。

用好資源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豔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一首少先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在湖裡區何厝小學唱響

走進何厝小學,“英雄小八路”紀念館與校園融爲一體。紀念館內,時常會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瘦小的身材,繫着紅領巾,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正是當年英雄小八路的隊員何佳汝。她孜孜不倦地講述英雄小八路英勇支前、擁軍愛軍的故事,讓愛國精神深深紮根在每一名少先隊員心中。

校園巡迴宣講、創新課堂教學、參觀紅色文化場館、聆聽革命故事……眼下,廈門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創新宣教形式,讓黨史學習教育真正入心入腦。

近日,在鼓浪嶼林巧稚紀念館,一支義務導遊小分隊遇見了3位外籍留學生,小分隊成員主動上前用流利的英文做起介紹,並帶着他們遊覽了菽莊花園、鋼琴博物館等遺址景點。這支小分隊,由廈門二中英語班的8名志願者和廈門外國語學校7名高三學生組成。像這樣的學生志願者隊伍在廈門街頭四處可見。

“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紅色教育,引導羣衆主動服務於廈門文明城市創建,爲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的城市貢獻力量。”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賴朝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