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污名化 蔡總統該學拜登
(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拜登甫上任即於1月26日簽署備忘錄,譴責新冠疫情期間針對亞太裔美國人的種族歧視和排外行爲,並禁止聯邦政府使用「中國病毒」一詞,以避免進一步的種族歧視及仇外情緒。身爲國家領導人的拜登此舉等同向世人宣佈,過去把歧視性「武漢病毒」、「中國瘟疫」、「功夫流感」等字眼掛嘴邊的美國政府,在川普、蓬佩奧卸任後已告終結,也還給了武漢、大陸遲來的正義和尊嚴。
此次拜登對聯邦政府下達的「反歧視」命令,特別要求各聯邦機關徹查並移除「中國病毒」此類污名化指涉,強調「政治領袖透過行動助長了此類仇外情緒,包括『以起源的地理位置』提到新冠病毒大流行。聯邦政府必須意識到自身扮演的關鍵角色」,字裡行間均直指政府不該是帶頭霸凌、污名者,並明確禁止這樣的行爲。對拜登來說,即便百廢待舉千頭萬緒中仍不忘既符合做人基本要求,也有利美中關係緩和的加分題,這一題答得漂亮。
對此相同議題,反觀我國蔡政府至今仍缺乏應有之高度。即便世界衛生組織(WHO)去年2月12日早已將新型冠狀病毒「正式」命名爲「COVID-19」,並建議各國正名以避免污名化效應。隨後4月刊出的《自然》(Nature)雜誌也以社論「即刻停止新型冠狀病毒污名化」,表示理解WHO命名病毒的決定,併爲該期刊先前將病毒連結「武漢」、「中國」之報導鄭重致歉。然而,不論是「防疫大作戰」衛教宣傳影片或是在蔡總統、蘇院長、陳時中部長口中,「武漢肺炎」仍不是禁忌詞彙!
縱使拜登簽署備忘錄形同爲過去川普的行爲致歉,我們的行政院長仍充耳不聞,拜登簽署備忘錄後2天,蘇院長在「COVID-19疫情現況及因應作爲」報告中仍4度提及武漢肺炎。當美國選擇從善如流,樂於唱和川普的蔡政府還不願迴歸公衛專業,硬是讓防疫沾上不該有的「抗陸情懷」。要知蔡政府一句句「武漢肺炎」看似言者無心,對全世界來說已是聽者有意,尤其是無辜的武漢、大陸人民!
報載統計,直至去年12月疫情指揮中心的新聞稿仍可見「武漢肺炎」字樣,在疾管署網頁也有高達15萬1千筆武漢肺炎的資料。去年3月底「美國之音」在記者會提問,我國在WHO正名後繼續稱「武漢肺炎」是否有歧視大陸之意,陳時中部長以這是「比較順的講法」,「自認」沒有歧視作爲迴應。當中央疫情指揮官,想像上最有可能視病猶親的父母官,卻缺乏做人應有之敏感度,即便陳部長具醫療背景但要其能帶頭匡正視聽已不可能。
其實,自古以來懸壺濟世一直是受國人敬重的職業,晚近公共衛生領域發展更被譽爲「預防疾病的科學和藝術」,使救人能超越個體,以社會集體力量促進大衆健康(包括心理)。基此,面對情同手足的大陸人民,不論是醫生還是公衛專家,醫者仁心是最基本的倫理要求,其中當然包括不分種族、無分你我、越過疆界的同理心與不歧視,防疫記者會就是最好的更名與公衛教育舞臺,極其遺憾的是,陳部長和蘇院長就是辦不到!
去年4月筆者以〈見賢思齊即刻停止污名化〉一文強調,我國不該再以「武漢肺炎」造成不必要的歧視與誤會。而今我們仍是那附和川普,污名化大陸的共犯。在拜登昭告天下反歧視的決心後,蔡總統應效法拜登,明確教育她的政府官員即刻停止使用歧視字眼,同時向大陸主動釋出善意,別讓脆弱的兩岸關係因污名化而越推越遠。當世界語言已是「新冠病毒」,我們仍續用「武漢肺炎」污名,實在是公共衛生教育最負面之教材。
兩岸的歷史、血緣、文化及情感緊密相連,兩岸的事就是全中國人的事。自蔡政府上任至今兩岸關係不好是事實,但爲了兩岸的和平及福祉,理應迴歸公衛根本,展現自蔡政府上任以來對大陸該有的善意。因此,只要對兩岸關係加不了分的就不該爲,更何況污名早已是倒扣!疫情下的兩岸關係不該停滯,共尋良制創造統一的契機仍在繼續,自詡人權典範的我國不應縱容歧視,蔡總統相比蘇院長雖已不再提及武漢肺炎,但只有蔡總統像拜登一般明確禁止歧視性表意,污名化的惡行才能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