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該學學李登輝

(圖/本報系資料照)

7月底國史館爲紀念李登輝百年誕辰,發表了《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訪談錄》乙書兩冊。其中,國民黨前國大黨團書記長蔡志弘透露,儘管1995和1996年臺海爆發飛彈危機,李總統曾指示他和時任國大副議長謝隆盛,籌組「國大和平訪問團」前往大陸,就如何結束敵對狀態與對岸交換意見。其後,由於當時主管對臺事務的國臺辦主任王兆國,沒有對訪團乙事有所迴應,而失去了兩岸當局溝通交流的機會。

回顧1996年爆發的「飛彈危機」,系因美國政府允許李登輝總統以私人行程名義,於1995年6月訪美,並在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公開演說。這是史上首位進入美國的中華民國時任國家元首,因此引發北京當局強烈不滿;次年,中共爲阻止李登輝在1996年總統大選中連任,於是進行以武力威懾臺灣的飛彈試射軍演,引發舉世關注。

根據上述蔡志弘的說法,顯示李登輝在知道自己「闖禍」之後,乃立刻想到採取「補破網」的措施。其實李爲使兩岸結束敵對狀態,早在1995年1月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發表「江八點」講話後,即於同年4月8日在「國統會」上發表迴應江的談話,「六項重點」內容中甚至包括了「在海峽兩岸分裂分治的現實上追求中國統一」。其後李於1996年就職演說中也強調「兩岸應結束敵對狀態」。

自蔡總統於2016年執政以來,在「親美抗中」政策下,不惜以龐大特別預算、寅吃卯糧的從美國購入許多過時的武器,邀請裴洛西衆議長訪臺,鼓勵臺積電前往美國投資設廠,進口美國萊豬等等討好美國的舉措。多年來雖然取悅了華府,但卻將兩岸關係搞得一敗塗地,每況愈下。「兵兇戰危」已經成爲最佳寫照,過去的榮景已不復存在。

主管大陸事務與兩岸交流的陸委會及海基會,在馬英九政府時期真正的發揮了應有的功能,現在卻變成了「瞎子的眼睛,聾子的耳朵」。有人嘲諷當前的海基會工作只剩「文書驗證」,而陸委會則只剩下「罵大陸」。更有人形容這兩個單位的官員是「尸位素餐」,龐大的人員編制,卻是一羣坐領乾薪的人。

當年李總統確實有意願去嘗試促進兩岸交流,改善雙邊關係,進而降低大陸敵意的構想與作法。對比當前民進黨執政下的兩岸關係及臺海局勢,顯然蔡總統的胸襟與智慧遠不及李總統。

不過蔡英文的任期即將結束,要她調整大陸政策絕無可能。她很可能會像是迴應李遠哲批評她的能源政策錯誤不斷之後,提出類似「2024年後不是我的事」說法。

針對日前大陸北京等地區發生極爲嚴重的水災,造成生命與財產巨大損失;欣見蔡總統透過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轉達了她的關心與慰問,並期盼受災地區早日脫離洪害,恢復正常生活。蔡總統甚至在推特用「簡體字」發文。不過,如果蔡能夠親自發表公開談話,甚至透過紅十字會提出捐款與賑災物資,則更能展現其胸襟與智慧,也能趁此機會遞出橄欖枝,創造兩岸溝通、交流與和平的契機。(作者爲大學英文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