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選書/選擇經濟學 渴望與幸福的方程式

《選擇經濟學》書封。 天下文化/提供

貝瑞‧邦茲(Barry Bonds)是匹茲堡海盜隊(Pittsburgh Pirates)的職業棒球員。他在1991年薪資大幅提升,從85萬美元增加到230萬美元。問題是,他要求的年薪是325萬美元。所以他失望極了,並抱怨道:「不管貝瑞‧邦茲怎麼做,都無法滿足匹茲堡。我一直感到很傷心。」這則故事因爲數字驚人所以顯得特別有趣,但是每個人都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想像一下,如果你意外得到5%的加薪,你會有什麼感覺?你可能會很高興,尤其你根本沒想到會加薪時更高興。現在想像一下,當你預期加薪一成,可是隻得到5%時,你又會有什麼感覺?你很有可能不會那麼開心,甚至會感到既悲傷又失望。

一般的看法是,我們的幸福不只反映出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還包括我們的期望與希望。經濟學家將這個概念稱爲「渴望水準理論」(aspiration-level theory),它很清楚地顯示,幸福是和期望有關的結果的函數。如果結果超出預期,你會很開心。如果結果不如預期,你會很難過。這表示幸福感會隨着結果改善而增加。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結果愈好,你就感到愈幸福。但是,這也表示幸福感會隨着期望增加而降低。在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你的期望愈高,你對結果的滿意度就會愈低。

身爲教育工作者,我時常對學生收到成績單時的反應感到意外。有些人對A-非常憤怒,因爲他們以爲可以得到A。有些人卻對C+非常滿意,因爲他們本來以爲會被當。他們的反應不僅反映他們的考試成績,也反映出他們的期望。渴望水準理論有助於解釋,爲什麼人們變得更富有時,幸福感不會跟着上升。

人們的期望會在他們賺到更多錢的時候隨之上升。當你住在學校宿舍時,可能會渴望擁有自己的公寓,再小也沒關係。當你住在小公寓時,可能會渴望住進更大的公寓。當你住進更大的公寓時,可能會渴望住在自己買的房子裡。

依此類推:你擁有愈多,期望就愈大;也許,你認爲自己應得的東西也愈多。若是如此,得到更多錢而對幸福感產生的正面影響,會被上升的期望對幸福感產生的負面影響所抵銷,最少也會抵銷掉一部分。行爲經濟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爲「渴望跑步機」(aspiration treadmill),這項概念由來已久。大約兩千年前,斯多葛學派(Stoic)的哲學家塞內卡(Seneca)就曾指出這個問題。他寫道:「過度的繁榮確實會使人貪婪,而且人的慾望無法控制,絕對不會因爲得到滿足而消失。」(摘自《選擇經濟學》,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