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標者紛落跑 這國可能不得不買F35
美國空軍F-35A戰機在猶他州測試與訓練場(Utah Test and Training Range)上空形成編隊的資料照。(美國空軍)
加拿大想汰換高齡35的CF-18戰機,可是競標者卻一個個知難而退。今年8月,空中巴士(Airbus)選擇讓「颱風」(Typhoon)戰機退出競標行列。而早在2018年時,法國達梭(Dassault)就認清,法國不是加拿大、美國、鈕西蘭,澳洲和英國所組成的「五眼聯盟」(Five Eyes)成員,可能過不了裝備合作限制這關,就帶着「飆風」(Rafale)競標案走人了。
據《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網報導,如今想搶食這塊150億美元(4,660億臺幣)合約大餅的,只剩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的F-35戰機、波音(Boeing)的F/A-18「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還有瑞典紳寶集團(Saab AB)的「獅鷲」(Gripen)戰機。
這要從5月說起,加拿大最初堅持,競標者必須承諾,提供加國企業交易價值100%的經濟利益。當時傳出美國抱怨,這並不符合F-35的專案協議。結果渥太華在美方的壓力下,改變了採購規則。
《渥太華公民報》(Ottawa Citizen)指出,在F-35協議下,如加拿大等夥伴國不得要求讓國內企業承接「閃電II」(Lightning II)戰機的特定業務。也因此,加國企業必須競爭,而且要夠好,才能拿到合約。近12年來,加拿大企業因爲打造F-35戰機零組件,已賺進超過13億美元(約403億臺幣),但這毫無保證可言。無論如何,渥太華放寬政策規定後,F-35就成了競標強敵。
對競標者來說,另一個門檻就是加國的新採購規則要求,得標的戰機必須證明,它能與美加防空系統整合。對「超級大黃蜂」來說,這或許不成問題,但對紳寶等歐洲競標者而言,卻無疑是個問題。
不過,就算是同樣是美國企業的波音,可能也另有考量。事實上,今年7月便已傳出,這國防工業巨擘可能退出競標。據路透報導,業界消息人士透露,波音和歐洲國防承包商都抱怨這場競標戰進行的方式,並表達了對部份競標規定顯然有利洛馬的關切。
然而,現實擺在眼前,展望未來數十年,F-35將是西方的主力戰機。不只是美國本身,連英國、義大利,比利時和荷蘭等北約主要國家在內,已有超過15國採購F-35。考慮到美國政府力挺F-35,還有衆多相關的甜頭和壓力,其他對手實在很難競爭,而要渥太華抗拒F-35誘人的戰力,也的確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