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節氣「大雪」 祛溼排寒、護心血管4大要領

今天是國曆十二月七日,二十四節氣大雪。(圖/中時新聞網)

今日是24節氣的「大雪」,近日臺灣地區常常都是北北東溼冷緜雨、其他地區陽光普照、日夜溫差大的天氣型態。以時序來說,冬天應是萬物消長的斂藏時節,陽氣容易耗損,中醫提醒要遵循「驅寒保暖」的養生要訣:補陽氣、顧心臟血管、保暖排寒、祛溼溫藏

1.補陽氣:「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預防醫學醫師洛桑加參提醒,補充陽氣可以推動五臟六腑的運作,也是人體溫暖的來源,尤其在長時間陰雨天候下,更要善用充足睡眠補充陽氣,一天儘量睡滿7到8小時,夜晚儘量晚上10點就寢,早上等身體暖了再出門,避免清晨嚴寒着涼,也減少因爲溫差大,血管急遽收縮,導致心臟病中風發作風險

洛桑醫師也強調,若天候許可,白天在有綠樹的自然環境裡活動至少半個小時,多曬曬太陽,吸收維生素D,能讓骨質強化也舒緩心情不鬱悶。就算是陰雨天,也可以在室內種些綠色盆栽,打開窗簾讓自然光進入,些微開窗流通空氣,都有助補足陽氣。

2.顧心臟、護血管 不讓身體處於冷熱交替狀態很重要:

劇烈變化的氣溫是中風及心肌梗塞發期,不讓身體處於冷熱交替狀態很重要。天氣冷時,交感神經興奮,血壓上升;低溫也會刺激末梢神經收縮,血管阻力變大,血壓上升,心跳加快,血液也容易凝結形成血栓,造成心臟病發作。

美國心臟學會的《高血壓期刊發現,睡得深沉時,大腦電波與心跳會趨緩,血壓會降低並達到平穩,所以深度睡眠最少的人,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最高,在冬天尤其危險。睡得好就能幫助血壓維持正常,睡前試試聽音樂、泡澡、靜坐,都有助於一覺好眠。

3.保暖排寒:

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部建議,可在牀邊擺一件外套,如此在隔天起牀當掀開棉被時即可披上,以減少冷空氣對身體的直接刺激。頸部與背部也是保暖重點,選擇寬鬆柔軟的有帽外套最適宜。

不要讓腳直接接觸冰冷地板,是排寒保暖要點之一,穿上有止滑效果襪子是好選擇。(示意圖/Unsplash)

此外,室內保暖也不能忽略,古人說「寒從腳下起」,家中若沒有暖氣設備,記得要多穿條厚襪子保暖,避免腳直接接觸冰冷地面而受寒,睡前也可以做個溫水足浴,讓身體暖和,更好入眠。在常發作風溼痛的關節部位,也要保持乾燥溫暖,如一些有保溫效果或遠紅外線的護膝是有幫助的。

4.祛溼溫藏:

除了避免讓身體受寒,也可以透過飲食保護心血管。高雄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樑子明建議:

.吃藥膳時(如:薑母鴨羊肉爐)應該多搭配葉菜類食材(如:高麗菜青江菜)或是菇類食材(如:金針菇、香菇),以達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

.應該將藥膳進補的羊肉、鴨肉、雞肉等食材,去除掉肥肉動物皮等含油脂多的部位,減少攝取動物油脂。

.減少喝湯的習慣。雖然藥膳熬煮的湯頭,口味喝起來濃郁香甜,卻含有不少的鹽分及油脂,對心血管健康影響甚大。如果難以抵擋美食的誘惑,建議就淺嘗幾口,滿足即可。

.注意藥膳常見的沾醬及佐料(如:醬油膏豆瓣醬花生醬等),其含鈉量及油脂含量也都較高,提醒要酌量食用。

.如果是患有糖尿病的民衆,則要注意挑選富含糖類的食材,若藥膳當中有根莖類食物(如:南瓜、玉米、芋頭地瓜等等),則必須減少主食類的分量(如:白飯、麪條、冬粉),以維持血糖濃度穩定。

.至於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民衆,建議應向醫師或營養師諮詢是否合適藥膳進補,以免造成腎臟負擔。

除了藥膳之外,當季的菠菜洋蔥都是很好的選擇。菠菜含有豐富的葉酸,每100克有超過70微克的含量。《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曾發現,葉酸和維生素B12比維生素E、大蒜和其他營養補充劑更能有效預防心臟病。

冬季吃洋蔥的好方法之一,是做成洋蔥湯,既暖身護胃,又能溫和吸收洋蔥的營養。(示意圖/Unsplash)

洋蔥則含有前列腺素,能擴張、軟化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狀動脈血液流量,促進引起血壓升高的鈉離子排泄,可以調節血脂,預防血栓形成。

除此之外,紅蘿蔔、山藥、黑木耳、海帶、草菇都對心臟好處多多,蔬菜攝取量每天建議3到5份(1份相當於半個飯碗)。中醫也提醒,冬天可以選在中午吃蔬果,早晚則不要生吃蔬菜,比較不傷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