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指病友詐保將限實支實付 病團:限制病權沒人性

金管會保險局日前指出,爲防止病友利用實支實付醫療險「賺錢」,將依實支險朝建立損失分攤機制、落實覈保通報機制二大改革,民間爆發搶買潮,保險業者陸續下架實支實付險種。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保險局日前指出,爲防止病友利用實支實付醫療險「賺錢」,將依實支險朝建立損失分攤機制、落實覈保通報機制二大改革,民間爆發搶買潮,保險業者陸續下架實支實付險種。病團批評,金管會只站在保險公司立場思考問題,認定病友靠醫療險賺錢的說法,更是極不人道;未來保單應設計配套,跟上醫療進展,否則根本是變相限制病友權利。

全癌連秘書長齊秀惠表示,金管會不處理目前保險給付跟不上醫療進展,病友因各式保險規定無法領到理賠的問題,反而先拿實支實付險開刀,還說病人靠此賺錢,是相當沒有人性的做法,若要賺錢民衆大可購買其他險種。

齊秀惠說,大部份民衆購買醫療保單不是爲了賺錢,而是爲了好的醫療照顧,尤其晚期癌症需要新藥治療,但藥價愈來愈昂貴,必須透過多張保單才能減輕經濟負擔;金管會保險局作爲政府官員,竟未以國人權利保障爲出發點,反而站在保險公司立場思考問題,非常負面、令人憤怒。

齊秀惠指出,商業醫療保險若維持目前以住院爲前提,但癌症治療方式已經不必住院,曾有病友因癌症免疫抑制劑只要30分鐘就能打完,醫師難安排健保資格住院,商保理賠遇到困難;另,癌症治療趨勢爲使愈多種藥品,且給付型態不一,每月藥費動輒10萬以上。

臺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則表示,癌症新藥治療愈來愈貴,本來就會購買多張保單分攤風險,金管會提出的「損害填補」概念上正確,但是過去實支實付醫療險常卡在病友領不到理賠金,若未來險種規劃仍然與現在相同,且與健保給付條件掛鉤,而非支應病友自費醫療、醫材費用,那限制不得重複購買保險,是變相限制病友權利。

劉桓睿說,若單一保單保額不足以涵蓋治療費用,病友確實需要多張保單,但未必每張都是實支實付。年中發生健保署限制病友住院,導致無法請領商保理賠的爭議,凸顯商業保險「理賠條件」出了問題,商保業者任意更改規則,衍生不必要的爭議;未來金管會、衛福部應持續監管,協調出符合醫療現狀的理賠條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