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金馬/115入圍名額臺僅佔43 陸片再壓境全因爲...

▲第55屆金馬獎最佳主角入圍,邱澤力抗四名大陸演員。(圖/翻攝自金馬影展TGHFF粉絲專頁

記者曾俊豪北京報導

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晚間舉行,今年又重現2014、2016年兩屆金馬獎「陸片壓境」的情況。北京一名資深電影人分析,兩岸電影產業現今的差距在於臺灣導演大都爲「理想」或「片酬拍片,而大陸導演在創作時會更多考慮市場需求和社會氛圍,並將理念傳達其中,所以好作品產出的機率越來越高。

這位不願具名的資深電影人指出,今年金馬獎115個入圍名額中,臺灣僅佔43個,其中5名最佳導演都來自中國大陸,最佳男女主角和男配角均僅有一名臺灣演員入圍,很多人會原因歸咎在「市場」和「資金」上,但他認爲,主要問題在於以「製片人」和「導演」爲核心的創作團隊

他表示,電影不僅是藝術也是一種娛樂,具有教育、宣傳和帶動觀光等功能,由於電影本身功能性複雜,不是任何團體或組織可以決定走向 ,所以最終要「迴歸市場面」。臺灣電影行業不是不好,整體票房也都還可以,只不過大部份票房貢獻給海外的電影,少部分貢獻給國片

他認爲,背後原因是臺灣導演拍的電影大都是「導演作品」,較少在想「市場」和「觀衆」的需求。由於有電影輔導金可以拿,所以臺灣導演會更多想滿足「個人」在電影上慾望和理想,這也是爲什麼臺灣的國片,很少有觀衆願意進去看,大都是導演闡述自己對理想的看法。

▲大陸導演張藝謀執導的《影》,今年入圍12獎項。(圖/金馬執委會提供)

資深電影人指出,業界大致將導演區分成三種,第一種導演是爲了「理想」拍電影,像是《血觀音》的楊雅喆;第二種是爲了「賺錢」拍電影,像是魏德聖早期的《海角七號》或各種賀歲片;最後則是爲了「市場需要」拍電影, 大陸今年最明顯的代表是《我不是藥神》,不僅票房好,還推動抗癌藥物政策改革。

他還以魏德聖爲例,拍攝《海角七號》時因爲要賺錢,所以電影重燃外界對國片的信心,但從《賽德克巴萊》開始,魏德聖又回到「導演作品」;而大陸近年由於電影院普及,則帶動電影市場從一年幾十億人民幣成長到現在600億人民幣。

只不過,實體影院增加和網路影音平臺迅速發展,沒有讓大陸迅速累積很多導演、製片和製作團隊,所以會朝臺灣和香港找人,無法補足缺口的情況下,便把機會提供給青年導演。只要有拍片機會,這些大陸青年導演都會替自己爭取,而不是哀怨、自憐或懷抱理想無法作爲。

至於很多臺灣導演會認爲,貼近「市場」就會失去自我,他認爲這種想法也明顯「狹隘」,導演的想法越狹隘,拍出來的東西便越偏向「個人」,變導致「市場」越來越小,投資人又不敢投錢,陷入惡性循環。

像美國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是全球累積票房最高的導演,其作品如《搶救雷恩大兵》、《侏羅紀公園》和《一級玩家》都是市場很需要也受到歡迎的東西。但他沒有失去導演肩負的責任——把好故事拍好。甚至兼顧娛樂與教育性,像是《侏羅紀公園》強調人與大自然的和平共處,《一級玩家》則有對虛擬與現實生活的獨特敘述。

注:受訪者爲北京某電影公司負責人,應其要求不具名受訪,故未列出相關資訊

▲《血觀音》在去年金馬獎表現亮眼。(圖/記者季相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