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中行的數字金融元年:“前中後臺”全面突破、“第二曲線”加速上揚

“要將數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務全流程,將數字思維貫穿業務運營全鏈條。”

這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對於高質量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部署。

當數據成爲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先進生產要素,在繼“數字金融”上升爲五篇大文章之一後,最新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也強調,要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並提出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

日前,在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下稱:江蘇中行),一間全新實驗室落成,在這座“數字金融實驗室”裡,從公司金融到個人金融,從風險管理到財務運營,從綜合管理到協同聯動,一幅前、中、後臺全面突破邁向數字化的現實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數字金融元年“路線圖”前中後臺全面突破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走進江蘇中行的“數字金融實驗室”,處處都是《數字銀行(Digital Bank)》一書中描述的景象:數字銀行區別於傳統銀行的關鍵是不再依賴實體網點,而是以數字網絡作爲銀行的核心,藉助前沿技術爲客戶提供在線金融服務,服務趨於定製化和互動化,銀行結構趨於扁平化。

“江蘇中行作爲系統內大行,本身對數字金融的需求比較迫切,經過不斷探索,已經具備發展數字金融的有利土壤,必須要利用好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的契機,在可爲空間內主動作爲,認真貫徹落實自上而下部署,在全鏈條、全週期、全覆蓋上持續發力,推動各條線齊頭並進,前瞻謀劃好各自領域具體舉措,下定決心動真碰硬,持續賦能基層、服務客戶,將數字基因注入業務全流程。”這是《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數字金融三年發展規劃(2024-2026)》在全面研究國家戰略、探究行業趨勢、貫徹集團戰略、分析自身實際的基礎上,所作出的戰略判斷。

對於江蘇中行來說,數字金融不只是正在積極做好的“大文章”,也是列入“十四五”發展規劃、加速構建的“第二發展曲線”。

正如中國銀行業協會相關研究指出,全面的數字化能力建設是推進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作爲一項戰略性、全局性的變革工程,數字金融首先要有清晰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協調全行各個機構、各個條線的數字化轉型,才能做到步調一致,同向發力。

因此,在深入對照央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和總行數字金融行動方案後,江蘇中行正式制定數字金融三年發展規劃(2024-2026),“全鏈條、全流程”也成爲《規劃》中的核心關鍵詞。

具體來看,前臺直接接觸、服務客戶,動態把握客戶需求,聚焦客戶需求變化,前臺可以驅動組織自前而後的變革調整,爲客戶提供更長期的高價值服務;中臺的建設,則能有效促進全行資源能力整合和運營效能提升,助力推進“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而後臺是全行運作的重要基石,前臺的敏捷、中臺的強大,都離不開後臺的有效保障。因此,想要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必須真正打通前-中-後全平臺“最後一公里”,推進“全鏈條、全流程”的全面數字化。

因此,《規劃》中進一步強調,將重點圍繞客戶體驗、員工體驗、生產要素效能和高質量服務能力的提升,在賦能、減負、風控方面尋求突破,必須重點打通公司個金、前中後臺壁壘,點線面結合,突出整體感。

而爲衡量數字金融發展規劃進程,《規劃》中還提出,江蘇中行規劃今年底實現數字金融1.0版本,並將未來三年數字金融建設目標分爲金融科技治理體系、數字化新基建、數字化經營動能、合規與可持續發展四大能力項。

數字金融元年“施工圖”錨定三年發展規劃,制定實施“135數字金融戰略”

爲真正實現前、中、後臺完整打通的數字化轉型,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江蘇中行在《規劃》中正式制定了更爲詳細的“135數字金融戰略” (即:一套生產組織體系+三項關鍵工作+五大保障機制”),圍繞人民銀行金融行業標準《金融數字化能力成熟度指引》,深化“業數技”融合,繪製江蘇中行數字金融能力地圖。

而這張精細繪製的能力地圖,正是江蘇中行全面建設“數字金融元年”的“施工圖”。

前臺建設·公司金融首創產業鏈“數字化全景視圖”,服務強鏈補鏈延鏈

對公業務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是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深水區。

必須以客戶爲中心,有效夯實對公業務能力基礎,深度圍繞客戶全產業鏈和價值鏈,通過前、中、後臺一體化聯動協同,加深對行業競爭格局、產業未來演化的理解和預判,而這也是商業銀行鞏固和提升對公業務優勢、應對挑戰的必然選擇。

爲落實“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爲”的重要講話精神,江蘇中行對重點產業鏈進行了系統深入研究,探索以數字化手段在元方平臺上線產業鏈“數字化全景視圖”,並率先實現大規模企業上鍊,支持每條產業鏈關於產業詳情、宏觀數據、產業政策等7個方面的信息檢索,並提供對鏈上企業經營信息、風險信息、科創能力等8個維度超200個字段的數據描述,實現對企業的精準畫像分析。

而聚焦於江蘇“1650”現代化產業體系的50條重點產業鏈,江蘇中行已重點實現50.8萬企業數據入庫上鍊,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蘇中行已在其元方平臺完成16個產業集羣、43條產業鏈圖譜的繪製,並通過產業分析、產業園區、產業模型、產業獲客4個模塊、11類功能展現產業信息,上線晶硅光伏、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等10條產業鏈評價模型,協助基層一線實現精準服務客戶。

對於普惠金融而言,數字化轉型更是生產工具的變革和效率的實質提升。

今年4月,同樣依託於元方平臺,江蘇中行推出“普惠AI營銷數字化模塊”,通過對工商、稅務、司法等外部數據以及銀行內結算、交易對手等內部數據進行挖掘,客戶在供應鏈上的屬性標籤一目瞭然,其背後的交易特徵和經營特徵通過核心供應鏈得到佐證,交易真實性和數據有效性也得到保障,最終爲客戶生成畫像,一大批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普惠金融客戶因此快速得到了最低預授信額度;客戶經理基於白名單精準服務客戶,極大提高了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效率。自4月該平臺上線以來,已累計登錄5.32萬人次,查詢企業31.26萬次,實現授信14390戶,授信金額390億元,這一“普惠AI營銷數字化模塊”也被譽爲“口袋裡的客戶庫、知識庫和專家庫”。

此外,同樣立足於元方平臺,該行今年投產的“跨境數盈”模塊,將江蘇境內6萬多戶跨境結算客戶及口岸結算數據納入平臺動態管理,構建多維度數據的客戶全景畫像,打造精準服務、客羣研究、分析管理於一體的客戶服務平臺。

前臺建設·個人金融首創“三級雲維服務體系”,服務超2000萬客戶

數字經濟時代,客戶體驗是個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核心。

當前客戶線上化、個性化、非接觸式服務需求強烈,作爲線上金融服務的重要入口,遠程銀行擁有海量的客戶交互數據,代表着金融科技賦能傳統客服中心的轉型新業態,成爲個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突破口。

因此,作爲系統內首家遠程銀行,江蘇中行雲維中心已全新升級爲配置數據駕駛艙的“超級空中銀行”2.0版,立足於數字化思維方式,運用數字化工具,通過數字化流程設計,構建了以核心客羣爲主導的線上客羣經營體系,並在國內首創構建了省行、分行、中心支行“三級雲維服務體系”,形成了“以手機銀行爲載體,以線上觸達爲主渠道,以數字化新軍爲核心,以中臺建設爲支撐”的線上遠程服務,除省級雲維中心外,還下沉設置了14家二級分行雲維中心,87家中心支行雲維中心,以更好地實現線上和線下協同。在升級客戶體驗上,投產閱信平臺,讓短信從文本短信時代升級爲包含圖片、音視頻、鏈接的5G閱信時代;投產企微平臺,服務客戶的工具從個人微信升級爲服務更智能、信息更安全、內容更豐富的企業微信,配置數字員工,輔助人工快速回答客戶疑問,提升客戶服務體驗。投產大模型平臺,提供更加智能的知識問答功能,多場景提升客戶金融服務體驗。截至目前,江蘇中行雲維中心已建成五大類標籤1000個,客戶、產品、渠道、場景、隊伍、機構、評價等7大主題336項常用指標;全行900名數字化新軍,攜800路機器人,深入建設數字職場、數字養老等場景,遠程銀行服務累計觸達2000萬客戶,平均每月服務客戶次數約爲線下網點服務客戶次數的6倍;探索700個新線上服務項目的,讓更多客戶體驗無處不在的線上優質金融服務。

同時,爲推動客戶經理向“雲管理、雲調度”模式轉型,江蘇中行創新性打造了中銀“營銷精靈”專用移動設備,圍繞“營銷賦能+過程管控”的目標定位,以5G通訊、AI智能、大數據、雲服務等爲技術基礎,支持7×24小時隨時隨地與客戶建立“一對一”鏈接,藉助新技術、新工具爲客戶經理打造一體化場景服務平臺。中銀“營銷精靈”憑藉數字化技術,將原本龐大、複雜的中後臺平臺,化身爲伴隨業務人員身邊的全能“精靈”。在服務賦能方面,涵蓋任務提醒、客戶畫像、漏話提醒、外呼/外拓等功能,打通“客戶畫像及篩選-服務任務創建-客戶觸達-後評價-分析”的全鏈條;在管理賦能方面,涵蓋任務執行追蹤、通話管理、外拓打卡、分層級權限管理等功能。

中臺建設·風險管理開展主動風險管理、研發投產多項分行特色風險預警系統

經營銀行就是經營風險,風控是銀行的核心能力。風險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必須在全行的數字化轉型中走在前列。

江蘇中行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爲引領,將9類監管重點風險領域+7類主要風險類別納入平臺監控,在轄內率先完成系統化落地,以數字駕駛艙形式展現全轄14家機構的29項核心指標的動態變化,將“三預”管理、風控會管理、網點巡檢等多項管理動作進行線上化流程改造,實現了數字化閉環管理。

圍繞業務需求挖掘數據價值,聚焦風險場景提升風控平臺的服務能力。近年來,江蘇中行陸續研發投產了“11+1”網格化大數據內控預警監控體系、授信預警“烽火臺”等分行特色系統,以“賦能”“減負”“風控”爲目標持續迭代,穩步提升風險管理質效。

在“11+1”網格化大數據內控預警監控體系建設上,聯動11個一道防線主要業務部門,通過加強“1”的建設統籌,突出“11”的預警監控,聚焦高風險人員管理,充分發揮一、二道防線內控合力,構建由業務映射至人的雙層網格化大數據內控預警監控體系,切實提升內控案防工作的主動性、前瞻性、精準性管控水平。從數據上看,“11+1”網格化大數據內控預警監控體系已分條線設置95個監控模型,年派發預警任務6.1萬餘筆,每年節約檢查人力資源投入超2千萬小時,全年防範化解高風險隱患85個。“烽火臺”相關風險預警覆蓋率達89.7%,通過線上完成評估報告4.4萬份,出具“統一授信查詢函”4萬餘份;今年投產的“RWA管理分析工具”將5天工作量壓縮至0.5天完成。

截至目前,江蘇中行的數字化風控體系已涵蓋了前、中、後臺,包括貸前准入、貸中審批、貸後監控、押品估值、統一授信管理等諸多傳統風險管理工作均進行了數字化流程改造。

中臺建設·財務運營原創費用智能風控系統,投產推廣全國智慧金庫標杆

在財務的數字化轉型上,江蘇中行原創費用智能風控系統,通過集成核心交易、人力資源、財務報銷等各類數據,支持多維度、多層級的費用數據分析展示,爲經營決策提供有力信息支持,監控數據穿透至管轄支行層面,有效加強基層的常態管控意識和主動管理能力。

在運營的數字化轉型上,江蘇中行則秉承數智融合、物信融合、業技融合“三融合”理念,正積極推進金庫智能化、自動化和機械化改造升級,力爭將省行本級金庫打造成全國智慧金庫的標杆,有序推進轄內分行金庫“一庫一策”升級改造,投產推廣“中行智慧眼”金庫智能監控項目。利用三年時間,實現“線上預約現金服務、金庫現金運營效率、金庫智能管控水平”的快速提升。

後臺建設·綜合管理“崗位建功先鋒”持續涌現,打造一系列綜合管理數字新名片

數字基因的深刻塑造和全面融入是全行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

如今,走在江蘇中行辦公大樓的宣傳長廊裡,隨處可見“崗位建功先鋒”的先進形象和口號標語,而他們也多是江蘇中行積極擁抱數字金融浪潮的“先鋒部隊”。

自2022年二季度起,江蘇中行開始實行“崗位建功先鋒”機制,建立全行統一的評價體系,爲全行1.85萬名員工搭建業績大比拼、成果大展示的平臺,而數字化轉型正是其中的重點考察項目。江蘇中行上線“先鋒榜”模塊,在手機端實現對每位先鋒的獲評次數、積分的大排名和業績的大展示,爲全行“崗位建功先鋒”建立起可查詢可統計的“功勳賬”。正是依託這一強有力的“機制引擎”,激發衝鋒在前的“崗位建功先鋒”,江蘇中行建立起全省常態化推進機制,不斷深化擴內需的職責擔當,通過穿透至最基層的“崗位建功先鋒機制”,充分激發基層組織、黨員、員工數字化轉型熱情。

不止如此,在後臺保障上,江蘇中行響應數字金融發展要求,力爭業務經營數字化轉型走在前、作示範,通過數字化技術應用、智慧化平臺建設、場景化服務升級,打造了一系列綜合管理數字新名片,走出了綜合管理效能和體驗雙提升的蘇“新”模式。除通過推出“先鋒榜”平臺,激發全行員工學習榜樣、立足崗位做貢獻外,江蘇中行通過“螢火蟲計劃”,原創開發出了備受好評的RPA自動化辦公平臺,針對一線人員日常工作中重複、高頻的固定操作,自主開發了400餘個自動化辦公機器人,基本形成授信業務、數據治理、反洗錢、數據統計四大應用場景的自動化處理,共執行任務超34萬次,爲基層減負超45萬小時。例如,“利息查詢”機器人可在5分鐘內完成客戶經理手工1小時的工作量;“反洗錢盡責調查自動化機器人”可在15分鐘內完成人工3-4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反洗錢盡責調查任務,全年協助人工處理超過20.6萬筆反洗錢任務,爲數字化轉型工作奠定了人力與技術基礎。

後臺建設·體系保障數字化新基建、數字化新軍積厚成勢,持續強化支撐保障

數字化轉型戰略必須優先聚焦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

在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上,江蘇中行率先制定《江蘇中行數字化新軍建設方案》,計劃分三年時間打造“十支數字化新軍隊伍,啓動一百個攻堅項目,儲備一千人以上的數字化新軍人才”,圍繞推動數字生活、智慧城市、線上普惠、智能風控等新興業務,積極組織新軍儲備人才參與項目攻堅。截至目前,江蘇中行建立儲備人才庫900餘人,啓動新軍項目近百個,圍繞戰略場景、特色場景、核心客羣、核心業務和基礎產品,積極開展攻堅突破,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項目樣板。此外,組建100餘人的個數新軍隊伍,堅持客羣數字化服務理念,重點提升數據分析、工具應用、線上策劃、批量經營四項核心能力,豐富薪喜序列全場景建設,開展線上、批量、精準、持續地客羣服務;通過以戰代訓的方式,打造了一支既懂業務又懂科技的業技融合師隊伍,目前在庫100餘人;數據分析師隊伍也從零開始增長至900餘人,中高級分析師佔比42.95%。

與此同時,爲促進全行員工數字化思維和水平的提高,探索建立與現有專業序列結合的數字化能級評價體系,從技術運用、專業表現、項目攻堅、規劃決策、戰略部署等不同維度對人才進行數字化能級評定,按1至30的數字化能級進行入位,不同能級員工適用不同的積分規則。數字化能級爲19-30級的員工,可從數字化工具的應用、創新創意的提出等方面獲得積分;數字化能級爲7-18級的員工,可從數字化重點項目攻堅等方面獲得積分;數字化能級爲1-6級的員工,在牽頭數字化重點項目、培訓數字化人才等方面有突出貢獻方可獲得相應積分。通過積分形式對數字金融人才隊伍的專業序列和管理序列進行分類評價,建立科學的序列管理和激勵約束機制,激發全員數字金融發展潛力,暢通人才成長通道。

推動數字化轉型,數字化基建支撐是重要基石,江蘇中行以“建立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爲使命,以“信創改造攻堅戰”“科技安全保衛戰”“數字金融升維戰”三大戰役爲契機,爲全行高質量發展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石。

數字金融元年“實景圖”新質生產力要素加速集聚,“第二曲線”全面開啓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相關研究表明,從數字金融的供給側來看,數字金融包含了原有金融科技的內涵,帶來了新的金融業務、模式、流程或產品,從而大幅提高金融業的效率,進一步突出了數據要素、數字化基礎設施的重要價值;從數字金融的需求側來看,從自身到外部,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勞動者、生產資料、生產關係、承載產業、市場空間、產業組織等核心要素,而促進這些核心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上,數字金融均發揮着重要作用。

而對於數字化轉型能否構建出“第二增長曲線”這一問題,江蘇中行在積極踐行中也有了明確答案。

參照《數字金融三年發展規劃(2024-2026)》規劃願景,江蘇中行目前在金融科技治理體系方面,已形成明確的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並基於此初步建立數字化治理能力,數字化轉型進入常態化快速推進軌道。數字化新基建方面,數據要素治理與價值挖掘工作不斷深入,信科基礎設施建設升級逐步推進,在相關領域開展技術架構轉型與核心技術的產學研用合作。數字化經營動能方面,經營管理模式轉變爲數據和經驗相結合的模式,部分領域內實現技術與業務的高效協同和流程優化,初步具備利用數據輔助管理決策的能力。合規與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較爲成熟的數字化合規手段與能力,在數字化人才、制度、標準等方面的支撐保障能力已較爲全面。

數字金融,未來已來,從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江蘇中行將繼續堅持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雙輪驅動金融創新,繼續以科技和數據能力提升爲基礎,以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升級爲核心,以融入數字經濟生態爲突破,以風險防控爲根本,助力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着力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