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雙頭鷹俄羅斯戰敗,中國國際供應鏈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縮?

戰爭是經濟的延續,戰爭也是全球供應鏈的切割機。

4月5日,北約被曝擬再給烏克蘭1000億歐元援助,繼續推進北約東擴。日本《產經新聞》最近報道,美國政府邀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參加將在華盛頓舉行的北約峰會,這將是岸田連續第三年出席北約峰會。

此前2月12日,美國參議院兩黨達成一致,通過953億美元的外國援助法案,包括601億美元的對烏克蘭援助。

截至3月上旬,據掌鏈不完全統計,美國、歐盟、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對烏克蘭援助承諾資金已達9512億元(參見表1)。

西方國家在烏克蘭押的賭注越大,就意味着這場戰爭風險越大。俄烏衝突還有多少緩和空間?戰爭拐點在哪裡?

(圖源:外媒)

大國經濟競爭已經進入供應鏈競爭時代,2023年拜登政府成立白宮供應鏈韌性委員會,供應鏈安全已經成美國總統親抓任務。中國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怎麼抓?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俄羅斯也不排除有戰敗的風險,如果俄羅斯戰敗,對中國國際供應鏈空間的影響在哪裡?

俄烏衝突愈演愈烈,雙方和談的希望愈加渺茫。烏克蘭的失敗是美國、歐盟和北約難以承受的,但如果俄羅斯戰敗,中國也許將面對更大的地緣政治供應鏈壓力,美歐及其亞太盟友將在關鍵領域孤立中國。

掌鏈系列專題《俄烏衝突對華影響》之二爲您解析。

一、未來的挑戰三大國際供應鏈或面臨孤立?

目前,從石油、天然氣到木材、糧食,俄羅斯成中國工業原料供應鏈上游保障,緩解了因馬六甲海峽被美國鉗制帶來的風險。

但如俄羅斯戰敗,或進一步擠壓中國國際供應鏈戰略空間。中國國際供應鏈或將被美國及G7國家更加肆無忌憚地遏制,尤其在芯片半導體等科技供應鏈領域。

(1)半導體供應鏈

半導體生產工藝所需的氖氣等惰性氣體大部分來自俄羅斯、烏克蘭。

根據穆迪的研究報告,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惰性氖氣產量佔全球的70%。鑑於全球半導體芯片供應不足,該行業正在大規模增加產能,預計未來四年產量將增加三分之一。

如果俄烏危機持續下去,惰性氣體供應中斷或減少將嚴重威脅全球半導體行業。

烏克蘭滿足全球 50% 的惰性氣體需求和美國 90% 的惰性氣體需求,而俄羅斯供應中國用於半導體生產的惰性氣體。這意味着俄羅斯如果戰敗,這些資源可能都將握在美國和北約手中,中國的半導體供應鏈安全面臨威脅。

目前,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處處施壓,圍追堵截。自2021年美國商務部將衆多中國高科技公司加入“實體清單”以來,美國先後推出《百日供應鏈審查報告》、《芯片和科學法案》、芯片四方聯盟等排華舉措。

據外媒報道,美國商務部一位官員3月表示,美方正要求盟國阻止國內公司爲中國客戶的特定芯片製造工具提供服務,如果俄羅斯戰敗,無疑會令美國變本加厲。

(2)關鍵礦產供應鏈

俄羅斯是世界航空航天工業所依賴的幾種關鍵金屬的重要來源,俄羅斯的鈀和鈦出口量分別佔全球出口的43%和40%。如果俄羅斯停止出口,勢必嚴重影響歐美髮達國家的航天工業。

中國的稀土、鎢、鉬、銦、鎵、鍺、石墨的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是國際市場的重要供應者。中國+俄羅斯,在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上絕對擁有一席之地。

《華爾街日報》2023年3月8日報道,美國和歐盟正在推進制定一項聚焦於關鍵礦產的貿易協定,美國總統拜登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形容此舉是意欲構建“關鍵礦產買傢俱樂部”,“將清潔能源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

由於中國沒有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俄羅斯向中國供應關鍵有色金屬。但如果俄羅斯戰敗,關鍵金屬可能就會被美國及北約掌控,成爲制裁中國的工具。

(3)汽車供應鏈

中國汽車製造商是西方企業撤離俄羅斯的特別受益者。2023年中國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對俄羅斯的汽車出口量幾乎是2022年的七倍,出口額增長近100億美元。

據路透社報道,曾經銷售大衆、雷諾和Stellantis車型的俄經銷商已轉向銷售吉利和奇瑞等中國品牌。據相關機構數據,長安汽車在俄羅斯銷量從2022年的2550輛增至2023年的近47800輛。

2024年2月,俄羅斯最暢銷的10個汽車品牌中有8個是中國品牌。在新能源車領域,中國汽車也已經佔據了俄羅斯市場的半壁江山。

據新華社報道,數據顯示,2023年俄羅斯電動汽車銷量達到創紀錄的1.4萬輛,其中中國的Zeekr銷量最多,佔總量的26%。中國品牌Voyah進入俄羅斯電動汽車銷量前五名,理想汽車生產的混合動力汽車在俄國市場需求也很大

(圖源:美媒)

如果歐盟、美國打擊中國新能源汽車,俄羅斯、東盟等市場仍有一定需求支撐中國車企。

俄羅斯如果失敗,可能會擾亂這些經濟關係,從而可能影響中俄之間的雙邊貿易流動和投資活動,在俄羅斯有投資或商業利益的中國企業可能面臨不確定性和潛在損失,加之美國對中國電動車不斷壓制,俄羅斯失敗可能會使中國汽車失去重要的國際市場。

二、誰強跟誰玩!東盟或更多站隊美國?

東盟小國更多站隊美國?

在美國對華脫鉤遏制下,中國已失去美國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東盟成爲中國最大貿易伙伴。東盟成立於1967年冷戰時期,成員包括文萊、印尼、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目前,東盟已經成爲中、美、俄大國競爭之間的緩衝力量。但小國無是非,誰強跟誰玩。如果俄羅斯戰敗,東部亞洲的地緣平衡將被打破,美國進一步壓制中國戰略空間,東盟小國或更多站隊美國。

目前,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是美國第一島鏈上的軍事合作國,這種軍事合作也在保駕美國與東盟的供應鏈合作,甚至是美國通過軍事壓制,恩威並施逼東盟供應鏈與美國合作。

在拜登政府推進排華的“印度洋-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下,2023年5月27日,美國宣佈印太經濟框架14個成員國就供應鏈協調達成一致。除日本印度外,還包括東盟7國印尼、越南、菲律賓、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泰國。

這個美國主導的排華供應鏈圈,擬以貿易、新能源、供應鏈和公平經濟四個談判支柱。

美國拉攏東盟的“司馬昭之心”國際社會皆知。美國認爲東盟是世界第四大市場,對其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是第一個在雅加達(東盟總部所在地)設立專門駐東盟代表團的非東盟國家。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2022年美國與東盟(柬埔寨、老撾和緬甸除外)的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估計爲5058億美元。此外,美國是東盟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約佔東盟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22.5%。

“美國對東盟的投資比美國對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的投資總和還多。隨着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我們預計美國對東盟的投資將繼續增長”協力諮詢(Dezan Shira & Associates) 合夥人兼北美部門負責人凱爾·弗里曼表示。

不過,東盟和中國同樣有重要的貿易關係:2009年,中國成爲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到2022年,兩國經濟貿易額增長四倍多,達到7220億美元,佔東盟全球貿易額的近五分之一。2020年以來,東盟與中國互爲第一大貿易伙伴。此外,2022年中國對東盟的投資增至154億美元。

東盟-中國貿易額(圖源:asiasociety.org)

據相關數據,2017年至2022年,中國是東盟最大、增長最快的進口來源國。在此階段,東盟自中國進口增長70%,達到4320億美元,其中80%以上爲電子、機械、化學品、塑料、鋁和其他工業品。

作爲東盟最大的供應商,中國滿足了東盟製造、建築和科技領域的投入需求。同期,東盟對華出口增長超過55%,其中一半以上增長來自電子設備以及鎳鐵、不鏽鋼等金屬的出口。

東盟和俄羅斯也有重要的貿易關係,2022年,俄羅斯在東盟最大投資國排名第九,在保持貿易平衡方面也佔有重要地位。

自2018年以來,俄羅斯在東盟地區的投資增加了兩倍。在供應鏈韌性、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創意經濟等領域,俄羅斯與東盟的合作項目正在開展。由於俄羅斯是世界石油、天然氣、化肥、小麥和畜產品生產國之一,2018年,東盟與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東盟和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密切互動,具有發揮產業協同作用的潛力,可以促進亞洲的可持續發展,缺乏俄羅斯平衡作用,東盟可能像倒向單極強國美國,成爲美國供應鏈的友岸外包市場。

美國的“對華脫鉤”戰略正促使許多美國公司將業務擴展到東盟,東盟十國是最能從美國的“友岸外包”中受益的國家,許多投資者選擇用來自越南和印尼的產品來替代原本來自中國的業務,這種生產模式已被廣泛稱爲“中國+1”,特別是在電子和半導體領域。

憑藉其豐富的鎳儲量,印尼的目標是取代中國,成爲全球電動汽車電池生產中心;而馬來西亞也在2022 年 5 月與美國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MOC),以創建“有彈性、安全和可持續的半導體供應鏈”。美國一直大力支持越南成爲半導體等戰略產業的友好外包目的地。

三、沒俄平衡,美或加碼印度替代中國供應鏈?

據The Economic Times 2023年11月報道,波士頓諮詢集團的一項研究指出,2018年至2022年,美國從中國的商品進口下降了10%,但從印度的進口增加了44%,從墨西哥的進口增加了18%,從東盟十國的進口增加了65%。

這反映出美國供應鏈“去中國化”的不懈努力,在此過程中,印度成爲全球製造業的贏家。如果說目前美國在扶持印度上還有所保留,印度與俄羅斯的貿易關係是重要原因之一。

據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研究中心數據,2019年,印俄兩國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將雙邊貿易額到2025 年底提高到 300 億美元,這一目標在 2022-23 財年超額完成,因爲印尼以折扣價進口俄羅斯石油,貿易總額飆升至 490 億美元,佔雙邊貿易的62.8%,佔印度石油進口總量的19.2%。

2023年4月至12月,印度採購俄羅斯石油價值344億美元,幾乎佔原油進口總額的34%,這個數字很可能在今年被再次超越。

由於購買俄羅斯石油,印度一直面臨美國和西方批評。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一再爲印度辯護,稱這有助於遏制全球通脹。據《印度時報》報道,2024年2月,蘇傑生再次重申了印度繼續購買俄油立場:“爲什麼這會成爲一個問題?如果我足夠聰明,可以有多種選擇,你應該欽佩我。”

Reuters

但俄羅斯若戰敗,美國或加碼扶持印度等遏制中國,出於地緣供應鏈考慮加碼支持印度。印度或更迅速成爲中國供應鏈替代市場。

據彭博社5月6日報道,過去5年印度平均每年吸引外國投資700億美元。印度商業和工業部下轄的工業和國內貿易促進部部長拉傑什·庫馬爾·辛格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未來5年內平均每年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達到1000億美元。”

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MeitY)預計,到 2026 年,印度電子製造業的價值將從 2022 年的 750 億美元增至 3000 億美元。蘋果已表示有意擴大在印度的採購力度,據The Economic Times報道,谷歌也正在考慮將部分設備生產從中國轉移到印度。

據央視財經4月4日消息,特斯拉本月將派一支團隊前往印度,爲其計劃投資20億美元至30億美元(約合145億元)的電動汽車工廠選址。

與中國相比,印度與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有相對牢固和穩定的關係。2023年6月,印度總理莫迪訪美,美國總統拜登在9月回訪,並推進印度參與“一帶一路”替代方案。

國際關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中國如何維護自身國際供應鏈安全利益?

參考資料:

Reuters: As trade with China booms, some Russian companies are flourishing

ASEAN Briefing: An Overview of US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ASEAN

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Balancing Act: Assessing China’s Growing Economic Influence in ASEAN

The Jakarta Post:ASEAN-Russia: Strengthening ties and exploring new horizonsASEAN Briefing: Exploring Friendshoring: Shifting Operations in Asia and China+1

The Economic Times: On American shelves, Made-in-India is slowly replacing Made-in-China

編輯:老八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