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伸手南太 臺灣國際空間更壓縮

2024總統大選才落幕,諾魯政府15日發表聲明與臺灣斷絕關係,天母使館區外少了諾魯共和國的國旗,僅剩幾個邦交國的國旗在風雨中飄揚。(鄧博仁攝)

太平洋國家諾魯與我斷交,並與大陸建交。學者15日分析,中共此舉意在「輕擊」臺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未來恐在經濟和國際空間的兩個戰線上對臺施壓。同時,大陸亦趁美國力有未逮之際,擴大其在南太平洋的勢力,未來臺灣在參與國際多邊活動及維持邦交國數量上會遭遇挑戰。

南太平洋島嶼控制着連接美國與印太地區主要合作伙伴的水道,其戰略地位隨着美中戰略競爭態勢發展日益顯著,加上當地是我邦交的重要據點,蔡政府迄今丟掉的10個邦交國中,有3個就是南太國家。此次諾魯與我斷交,或也反映中美影響力在該區域的消長。

「美國當然希望中國大陸在南太平洋停止插旗」,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指出,近年來,諾魯跟北京的關係本就有更深一層發展,但與帛琉、馬紹爾羣島等國相比,美國在諾魯的資源和影響力相對較小,北京選擇對諾魯下手,主要是針對臺灣,卻也顯示出大陸趁美國力有未逮之際,擴大在南太的勢力。

臺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表示,大陸和諾魯復交,恐早在中共與南太島國會談互動時進行,絕非賴清德當選後的臨時安排,而此時公佈消息,可能意在對新總統表態施壓。至於賴520就職前,是否會有其他邦交國「異動」,尚待觀察。

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認爲,大陸此舉算「輕擊」而非「重磅」,是對公開主張臺獨的賴清德當選做出反應,以安撫大陸內部不滿當前北京對臺政策的強硬派。他預判,中共未來會在經濟和國際空間上對臺施壓,雖不至於發生軍事衝突,但估計影響將超過蔡英文時期。

黃奎博則分析,臺灣未來外交情勢有兩個可能方向,一是本可低調參加的國際多邊活動,恐遭北京阻擋;二是邦交國數量恐減少到個位數。後者雖會造成民衆心理震撼,但對中共而言,難度及部署成本高,短期內恐難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