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中國能源市場 俄羅斯力壓沙烏地將成陸最大石油供應國

俄烏戰爭導致大量廉價的俄羅斯石油涌入市場,甚至搶奪了大量OPEC的客戶,現在俄羅斯已取代沙烏地成爲中國最大的石油輸入來源國。(圖/路透)

全球地緣政治版塊移動與俄烏戰爭已大幅改變能源市場的結構,一方面俄烏戰爭導致大量廉價的俄羅斯石油涌入市場壓低國際油價,中國大量購入俄羅斯石油更超越了從沙烏地阿拉伯的進口量,讓沙烏地以石油減產維持油價策略失效,這應該是年初在外交上賣中國面子、進而與伊朗建交的沙烏地所始料未及。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俄羅斯即將超過沙烏地成爲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這一轉變顯示出烏克蘭戰爭使全球市場發生顛覆性變化,沙烏地對全球能源市場影響力也曝露了侷限性。

報導指出,自烏克蘭戰爭開始以來,由於俄羅斯以大幅折扣出售石油,沙烏地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能源市場的份額一直穩步下降。雖然沙烏地本月早些時候進行減產,但並未因此達到提升油價的預期效果。

俄羅斯最近出現瓦格納兵變的短暫混亂局面,投資者和分析師正密切關注這一局勢,原因是這件意外可能破壞沙烏地領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之間的微妙聯盟。而緊張局勢的來源之一是兩者之間對中國市場的爭奪。

報導指出,今年4月沙烏地對中國的原油出口短暫被俄羅斯超越,隨後沙烏地奪回領先地位。目前兩者對中國的原油出口大致持平,但分析人士表示,所有跡象都表明俄羅斯將再度取得領先,並在未來一段時間保持這一優勢。

數據顯示,俄石油在中國市佔率爲14%,高於烏克蘭戰爭前的8.8%。截至5月的3個月內,沙烏地石油在中國的份額已降至14.5%。另一個石油消費大國印度轉變的情況更明顯:烏克蘭戰月前沙烏地石油在印度的市佔率爲20%,現在跌到13%,而俄羅斯石油同時期的市佔率則由3%大漲至40%。

報導說,中國和印度在俄烏戰爭上採取中立態度,兩個人口大國在這段期間都大量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俄羅斯則從中國進口更多對其軍事行動至關重要的技術與工業製品,包括半導體和晶片。印度則將其從俄羅斯進口的廉價原油煉製成柴油再高價銷往歐洲,在歐洲取代被禁的俄羅斯成品油。與此同時,中國也越來越多地囤積廉價俄羅斯石油,中國石油庫存已達2020年7月以來的最大增量。

廉價俄羅斯石油的涌入壓低了全球價格,對沙烏地是一項沉重打擊。本月稍早,沙烏地出人意料地每日減產100萬桶,以刺激價格上漲。雖然去年9月剛剛減產100萬桶讓油價立即上揚,但這次油價幾乎沒有變動。丹麥盛寶銀行(Saxo Bank)大宗商品戰略主管漢森(Ole Hansen)說:「減產很容易,但你會把市場份額拱手讓給俄羅斯等國。再想奪回市場份額可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