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弓魚」嘴脣穿線拉到尾巴...痛苦窒息亡!動保「揭真相」籲勿買

▲動保團體呼籲消費者拒絕購「活體弓魚」。(圖/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臺灣傳統市場裡,部分魚攤會販賣「活體弓魚」,也就是用尼龍線金目鱸從嘴脣穿線拉到魚尾端緊緊綁住,將魚體彎曲成不自然的U字型。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強調,魚是脊椎動物,是臺灣「動物保護法」所規範保護的對象,卻也是最被忽視的動物,同時呼籲消費者拒絕購買這種虐待動物的「活體弓魚」。

陳玉敏指出,「活體弓魚」強調可以讓魚活比較久,除了造成魚離開水面後的窒息與緊迫外,因爲刻意將魚鰓打開增加與空氣的接觸,藉以勉強延長魚的呼吸,卻讓魚陷入長久、緩慢死亡的痛苦。而魚體被捆綁成不自然的U型,更造成魚的極度疼痛科學研究早已證實魚類能感受疼痛,也會因緊迫和恐懼感到痛苦,任何捕撈、運輸都會造成魚的緊迫,進而影響肉品品質

動社研究會呼籲消費者絕不購買虐待魚、且魚肉品質不佳的「活綁鱸魚」,同時要求農委應依動物保護法取締業者綁魚行爲,積極着手訂定「魚類飼養、捕撈、運送、展售、致昏與宰殺動物福利規範」,推廣教育訓練並宣導消費者認知魚類動物福利。

魚販販售活體弓魚 。(圖/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動社研究會公佈的調查影片可看到,由於部分消費者不明究裡,誤以爲「活着」的魚較好,部分業者也投其所好,額外耗費運輸成本,增加時間人力,在漁市將金目鱸活生生綁成U字型,以全國金目鱸年交易量約1035.8萬隻計,該會推估每年約有345萬尾鱸魚遭受此虐待折磨。被虐待捆綁的鱸魚,一方面承受身體的疼痛,一方面開合鰓蓋、嘴巴,痛苦掙扎呼吸,隨着攤商販售時間長短,有的甚至達8~12小時才死亡,或有消費者選購才被鬆綁、宰殺,完全是「不必要的痛苦」。

曾應研究會邀請來臺蘇格蘭魚類獸醫集團(FVG)創辦人 Dr. Tony Wall針對「活體弓魚」的作法,以魚類獸醫的角度表示,魚被捆綁成如此不自然的姿勢、身體會承受極大的痛苦,並且延長痛苦死亡的時間。魚的痛苦緊迫會讓魚體內釋放的乳酸量變得很高,導致魚肉被污染肉質下降。因此採用這種做法的魚肉肉質會變差

Dr. Tony Wall更進一步說明,在自然狀態下,魚從來不會有這樣的姿勢,被捆綁的魚身體弓成U型,必定讓魚產生劇烈疼痛;而用繩線穿扯過魚嘴、鰓、鰓蓋的過程,也會造成魚的疼痛與緊迫。魚的鰓蓋被迫打開,氧氣量緩慢地降低,窒息過程變得十分漫長。攤商爲了讓被綁的魚繼續活着,會不斷灑水或浸水,更可能造成魚體被污染或受細菌感染的風險。總之,這樣的作法十分殘忍,魚會非常痛苦,魚肉品質也會下降,魚肉也有被細菌污染的風險。

▲動保團體呼籲農委委會應即刻制定完整的魚類動物福利規範,輔導產業優化。(圖/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動社研究會也指出,根據統計,臺灣養殖鱸魚種類有金目鱸加州鱸、七星鱸、銀花鱸四種。以107年漁市場交易量爲例,金目鱸爲最大宗佔68 %,且市場上也只有金目鱸會採用「活體弓魚」方式販售。根據農委會統計,全臺共有24個漁市,其中有金目鱸交易紀錄共17處,該會以電話訪查是否都有「活體弓魚」現象,得到新竹苗栗斗南3處漁市表示,只賣冰鮮鱸魚、不賣活魚,消費者一樣可以接受,顯示綁魚只是部分攤商與貨主與消費者共同造成的迷思。

另也魚販表示,「消費者以爲魚一定要買活的才新鮮,你想嘛,很多魚從南部運上來,一整天的運輸、折磨,要加什麼才能讓魚維持活着?你自己想嘛!你只要解釋給消費者聽,他們就懂了」、「很多消費者以爲看到魚被綁着就是活的,那些魚都嘛死很久了!還有攤商故意在死後把魚綁起來,讓消費者以爲那是活的」!

動社研究會指出,業者活綁鱸魚的作法,絕非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須,已違反動物保護法第6條規定「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但主管機關農委會卻長期放縱漠視,未能依法取締,也未制定「魚類飼養、運輸、展售、宰殺」的動物福利規範,以供產業從業人員遵循,讓動物保護法對魚類的保護「有名無實」,嚴重失職。

動社研究會最後呼籲,不論OIE或個別國家訂定的魚類動物福利規範,均朝向最大限度減少對活魚的傷害與痛苦。身爲OIE會員國之一的臺灣不能背道而馳,讓臺灣成爲虐待動物的「落後國家」,農委會應即刻制定完整的魚類動物福利規範,輔導產業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