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難救陸半導體業?陸媒揭2大殘酷真相:勿忘這件爛尾慘案
中芯國際是大陸晶圓代工龍頭。(圖/shutterstock)
上海27日無預警祭出分區分批封城令,讓被稱爲上海矽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Zhangjiang Hi-Tech Park)蒙上陰霾,中芯則表示上海工廠目前正常營運、遵守相關規定,但仍引發投資者憂慮,昨日股價終場仍收黑下跌0.66%。陸媒則進一步表示,大陸半導體制造能力薄弱,而且對外依賴度高,高端晶片大多來自國外,勿忘過去武漢弘芯淪爲爛尾的案例。
陸媒《微信頭條》發佈文章指出,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發佈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了創紀錄的5559億美元,其中大陸的銷售額高達1925億美元、增長率是27.1%,位居全球第一,但與此同時,大陸半導體制造能力薄弱,對外依賴度高,進口半導體數量遠大於出口數量,高端晶片大多來自國外。
中芯國際日前公佈,今年前2月營收12.23億美元左右、年增59.1%;淨利潤3.09億美元左右、年增94.9%。報導引述通信行業資深分析師孫永傑說法指出,中芯國際營收和利潤的成長,主要受惠於全球缺晶片以及漲價,他直言,在整體缺晶片的大環境下,市場對晶片需求可以說是「飢不擇食」,亦即只要晶片的良率能夠接受,肯定會有企業進行購入。
高通CEO艾蒙(Amon)指出,全球晶片短缺情況正在緩解,預計2022年情況將有所改善,孫永傑說,一旦晶片短缺問題被解決,中芯國際還能保持高速的成長嗎?並強調,中芯營收快速成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市場上緊缺的晶片對製程的要求並不高,應認清高成長不意味着「高製程」。
孫永傑並強調,大陸半導體行業可以說「輸在起跑線」上,寄希望於「彎道超車」並不現實,甚至會因爲投機主義而導致事倍功半,提醒大陸半導體行業應腳踏實地,武漢弘芯就是慘痛的例子。
蔣尚義2016年從臺積電退休,獲得中芯聘爲獨董,2019年出任武漢弘芯的執行長,但號稱千億的武漢弘芯最後變成「晶騙」爛尾樓,蔣尚義2020年回鍋中芯任副董事長,但不到1年就辭任。
另根據《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報導 ,大陸官方從去年10月下令禁止採礦,但此舉卻引發大陸礦機制造商外流,削弱採礦設備出口,強調大陸放棄在半導體領域的唯一優勢,未來恐輸得更慘,讓美國趁勢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