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武漢封城時間線「見不到湖北主要官員」 陸學者嘆:病例翻倍
▲曾光對於武漢封城的決策速度感到有些遺憾。(圖/翻攝自微博/人民網)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24日出席官媒主辦的直播節目談論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回顧整個防疫過程,他直言1月23日武漢封城是共同討論出來的結果,「當時我們到武漢,沒有見到省市主要領導,專家組的聲音沒有被及時聽到,這是遺憾。」
曾光在人民日報、健康時報主辦的直播節目「人民名醫」中提到,最多人關切的焦點是疫情什麼時候結束,但目前全球疫情越來越嚴重,現階段要考慮的不是何時結束,而是什麼時候達到高峰,對經濟、社會又會帶來什麼影響,回顧全球的確診病例數,第一個10萬隻花了67天,第二個用了11天,第三個用了4天,或許下一個10萬隻需要2至3天,「我們有防控SARS的經驗,但套用在新冠病毒上顯然是不行的。因爲兩者不同,SARS的死亡率高於新冠,新冠的傳染力則高於SARS。」
▼▲湖北省包含武漢在內,在疫情爆發之後陸續封城、封村。(圖/路透,下同)
曾光坦言,中國有3次應對冠狀病毒的經驗,包含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型流感病毒以及2019年的新冠病毒,當年SARS之戰因爲專家組可以直接跟決策者對話,所以建議很快就會被採納,「這次疫情發生時,當時我們到武漢,沒有見到省市主要領導,專家組的聲音沒有被及時聽到,這是遺憾。」
「當時我們提出武漢封城的建議時,全國病例數只有300多例,封城時比提建議的時候多了一倍。爲什麼採取封城這麼果斷的措施,後續還會出現這麼多病例?這是因爲在封城之前病毒有潛伏期,大約半個月左右,再『剎車』,半個月的能量要釋放出來,就有了之後的情況。」曾光解釋,中國面對這波疫情控制力度非常大,卻沒有引起其他國家警惕,「不論佛系抗疫還是羣體免疫,都等於在病毒面前投降了。」
至於疫苗研發,曾光認爲,這應該是各國的友誼賽,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疫苗最重要的不是研發速度,而是安全性、有效性等因素,「不論哪個國家先研發成功,中國也好、外國也好,都是人類的福音,全人類獲益。」
曾光最後也不忘提醒,等到疫情平穩後大家還是要嚴防其他肺炎疾病,例如肺炎鏈球菌就是一種殺傷力很強大的細菌,不但會引起肺炎,還有可能引起腦膜炎,老年慢性病患者更需要多加註意,「如果新冠肺炎和肺炎鏈球菌感染兩者疊加,是非常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