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繼獵雷艦爛攤子,誰要接下雲豹的燙手山芋?
▲雲豹8輪裝甲車的生產可謂歷經波折,造成製造品質與部隊使用反饋的負評不斷。(圖/黃竣民授權)
日前傳出由國人所自行研發製造的雲豹8輪裝甲車(CM-32)又遭遇難題,原計劃以總預算45億多的經費購置280套的「動力底盤系統」,不過因爲廠商興趣缺缺而流標,預計隔半個月後再進行第二次的招標,讓這一輛原本就不是很受官兵青睞的國產裝甲車,再度又成爲火熱的話題而引起國人注意。
「國防自主」原本就是一項「高成本與高風險兼具、但是報酬率及獲得率卻可能極低」的政策;換句話說,也就是即便投注高額的經費,卻不知何時纔能有成果產出,不過在這之前的過程極可能因爲人謀不臧而導致弊案連連。
在以往的冷戰時期受限於對峙氛圍的影響,各國在新武器研發的投資與後續的生產採購上,還能就敵情威脅的程度而獲得較高的經費與資源去挹注;冷戰結束後,國際情勢丕變,世界各國專注於經濟建設,於是大量裁減軍費,即便是長年在外征戰的美國也一樣會面臨國防預算遭致刪減的窘境。臺灣如果沒有意識到這樣客觀條件已改變,許多決策勢必只會成爲是一種虛擲!
雲豹8輪裝甲車由先前的兵整中心開始研製(現轉爲軍備局209廠),從完成測試之後的量產作業就一直狀況不斷,包括:車身底盤出現裂痕、漏油、插梢斷裂、防彈鋼板防護力不符標準、車載火力系統落伍與不穩定(自行研製的20mm機砲根本無法有效威懾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裝甲車輛,在虛擲經費與時間之後又得再花一筆費用,採購安裝較大口徑的鏈砲,以強化對戰能力)……,在在讓國人原本寄予厚望要開發後續相關構型的衍生案屢屢遭受重創,可謂命運多舛。儘管國防部的文宣資料將雲豹8輪裝甲車作戰威力描述的勇猛頑強,但要取得國人對於此裝備的信心不容易啊!儘管各種綜合性能與設計在在顯露出雲豹8輪裝甲車的疲態與落伍,但軍備局也還是有資深官員對該車表示肯定,恐怕又是另一種以管窺天的說法。
▲相較於解放軍對輪型裝甲車的發展早有深厚基礎,雲豹裝甲車不僅在火力與防護力上均呈現疲弱的對比,圖爲ST1型的突擊砲車款。(圖/黃竣民授權)
撇開目前其他先進國家在裝甲車方面研製技術突飛猛進不談,光是舉和臺灣約莫在同一時期開始起步研製8輪裝甲車的新加坡相比,其產品:Terrex裝甲車家族(已有Terrex-1/2/3型)已經具有一定的國際口碑,除了裝備新加坡本身陸軍使用外,目前Terrex-2正在接受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棲戰鬥載具1.1(Amphibious Combat Vehicle, ACV 1.1)」的測評中(計劃將取代老舊的AAV-7兩棲突擊載具),有機會在與BAE的競爭中奪標;而Terrex-3裝甲車先前也曾參與先前澳洲陸軍「大地400計劃(Land 400 Project)」載具的競標,因此整個裝甲車的研製實力已非臺灣可以比擬。
▲新加坡的Terrex-2裝甲車刻正參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棲戰鬥載具1.1」的標案測評中。(圖/黃竣民授權)
爲了讓產品獲得更有利的生產製造條件,本次雲豹「動力底盤系統」的標案雖然一改以往軍方普遍採用的「最低標」,而是採以「最有利標」來生產這280輛的「動力底盤系統」,藉透過評的方式來獲得最適的廠商,杜絕廠商再以低價搶標後又提供劣質的零附件來濫竽充數。但如果僅是招標方式的改變,其實對於長期參與國防部軍工生產標案早已經驗豐富的廠家而言,這只不過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手法,操弄其中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而那些承辦參謀們也無法光憑改變採購的模式,就能確保廠商履約的能力和交貨的品質,真正的重點還是在於整個履約過程的監督,以及廠商交貨後的驗收機制,對於違約及不合格商品的處理方式等「複雜」又「難纏」的程序及問題,成了許多業務承辦人的燙手山芋,但卻沒有一套機制得以防堵,所以才成爲國人對於「國防自主」沒有信心的原因。而這樣的危機卻和國內政情穩定所牽涉的政策延續性緊密相連。
要知道生產裝甲車的預算和軍艦、軍機國造相比,並不是很具有吸引力,但如果動輒數十億的案子都管制不好而弊端連連,那海、空軍上千億的各項軍購大餅又豈能讓國人安心?就像前陣子掀起軒然大波的獵雷艦案,那種從國家撈錢的五鬼搬運手法,想讓國造軍品獲取官兵真正的信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畢竟,臺灣要的是「雲豹」,不是「劣豹」!
▲德國的拳師犬(Boxer)裝甲車可謂8輪裝甲車界的一哥,最近在海外的銷售頻頻告捷。(圖/黃竣民授權)
好文推薦
●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頁主編。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