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看臉變一團 幹細胞技術讓視網膜「長回來」

黃斑部病變看臉變一團,細胞技術視網膜「長回來」。(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黃斑部並辨是造成失明的3大主因之ㄧ,患者視網膜及感光細胞會產生不可逆退化,最終導致中心視力喪失,與人對話時,看到五官都是「模糊一團」。臺北榮總髮展以自體細胞重新編成爲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成功分化爲「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更利用3D列印打造支架,讓iPS分化成2公分的神經突軸,加強視神經傳導功能,力求10年後運用人體試驗中,修復視網膜讓患者重見光明。

臺北榮總眼科醫師黃德光表示,臺灣65歲以上的人口中,約有10至15%罹患視網膜病變,其中約有30%患者、5-10萬人會出現中心視力喪失。目前臨牀治療爲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但病患除將面臨每1-3個月反覆注射的壓力,更在經濟與心理方面造成沈重負擔。

▲交大3D列印組織工程技術。(圖/記者嚴雲岑攝)

臺北榮總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國立交通大學、國立陽明大學、與臺北榮總,只要採取10c.c.血液量,就讓自體細胞「回春」至胚胎時期狀態,做出自體細胞銀行,併成功分化爲「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目前已在大型動物上完成臨牀實驗

主導實驗的臺北榮總醫研基礎研究科主任邱士華提到,豬隻的眼睛結構與人類最相近,臺北榮總3年前在6只豬上進行實驗,先用雷射破壞視網膜基底層,再植入iPS分化後的視網膜細胞,利用多焦點視網膜電機生理測試,驗證區域性視野恢復正常,對光照也有初步反應,至今依然健康存活

▲抽10c.c.血液就能做出個人化的自體細胞銀行。(圖/記者嚴雲岑攝)

除了幫助黃斑部病變患者恢復視力外,該項幹細胞技術還增加配戴電子眼全盲患者的神經傳導功能。邱士華提到,臺北榮總與國立交通大學合作,利用3D列印做出「軌道」,將iPS分化生成的視網膜細胞放入,誘導其在1個月內長出素有「發電器」之稱的視神經突軸,1年前也在豬隻上完成實驗,未來有助導入發視網膜個人化再生醫學平臺

「未來黃斑部病變中、重度患者有福了。」邱士華提到,日本今年3月已完成利用自體幹細胞治療老年黃斑部病變治療,成功挽救病患視力,目前估計一位黃斑部病變患者病患所需花費約500萬日幣,最近又有新的突破可大幅減低治療費用

▲臺北榮總與陽明大學、交通大學、美國UCSD聯合發表幹細胞技術新突破記者會。(圖/記者嚴雲岑攝)

目前日本京都大學高橋政代教授也正進行iPS視網膜再生研究,希望在2020年在日本商業化,並在5年內導入健保,讓患者僅需負擔30%的治療費用。臺北榮總今年6月也與京都大學簽署爲合作醫院,希望及早將技術引進臺灣,若通過食藥審查,就可以在及早運用在患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