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全威/選戰主軸以「國家主權」的三大危機
▲筆者認爲動輒以主權作爲選戰主軸,具體來說,有三大問題,有的甚至可能導致致命式的重大災難。(圖/記者徐斌慎攝)
近日來,在野的國民黨舉辦總統初選國政願景說明會,5位參選人除了提出自己政策願景外,也將矛頭指向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舉凡兩岸緊張對峙、經濟困境、青年低薪、能源危機、高齡長照不足、升學管道方式爭議不斷等。
客觀而言,就如同2018年民進黨失去20年長期執政的高雄市首長選舉一樣,許多問題,千瘡百孔,已經難以改善,人民最後以政黨輪替的方式解決。在當時,國民黨籍的韓國瑜口號就是「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也就是以民生經濟議題作爲選戰主軸,在極短的一段期間內,翻轉了整個選情。
彼時,民進黨政府出現執政危機,民氣低迷,特別是蔡英文總統的支持度岌岌可危。但是,從2018年底的谷底,在這半年來又戲劇性地急遽爬升。有的人認爲這是蔡總統的小編團隊改組,有效地重新塑造蔡總統的個人形象,懂得迎合網路輿論需求。也有人認爲,蔡總統在民進黨總統大選初選操作上,籌劃得宜,謀略成功,有效地整合了泛綠支持者,最後勝出。
不過,也有許多人注意到,蔡英文總統的民調提升,與她在今年1月時對於習近平《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談話後「撿到槍」式的迴應,以及近日香港「反送中」氛圍有關。換言之,國家認同生存,或所謂「臺灣人生存意識」又重新主導選戰的發展。最近的例子,蔡政府以「國家主權」、「國安疑慮」等理由,駁回臺北市長柯文哲送出的「雙子星」案,就是同一主軸的反覆運用。鎖定這個選戰主軸,就壓倒了其他坑坑洞洞的經濟、社福、青年、教育、民生等諸多議題。這些相較於「主權生存」的次要議題,就算問題再大,爲了「臺灣不要被中國」併吞,都顯得微不足道。
當然,這種「臺灣主權」的選戰策略,在歷來總統大選中,早已是司空見慣。但必須指出,這種動輒以主權作爲選戰主軸,具體來說,有三大問題,有的甚至可能導致致命式的重大災難,吾人必須警惕。
首先,主權問題成爲了主導議題,許多重要民生議題不受重視或者就是政策性買票,以短暫送利方式解決眼前爭議,將問題延後處理,卻可能最後難以收拾。近日農地工廠合法化就是明顯的例子,討好了一些人,但是埋下未來的農業、生態危機。
其次,主權問題可以激起敵我意識,有助提升選情支持。但是,在兩岸關係、國際關係的大戰略中,不是隻有敵我衝突的零和遊戲,還應該要有共創雙贏的策略。更何況,現在臺灣雖然看似在「中美貿易大戰」格局中,處於美方運籌下,願意讓利的優勢地位。但是,大國角逐,小國孤注一擲,臺灣面臨極大的風險,隨時可能被犧牲,卻沒有後路,處於更危險的狀態。這是在國際互動中,必須有審慎考量的正確戰略。
最後,從國內民情來看。從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的「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身分認同,轉變到民進黨政府主張的「臺灣人,非中國人」認同。這樣長期以往,兩岸關係最後成爲「臺灣人vs.中國人」的異族對峙。倘若,「臺灣」國家實力真的足以與「中國」抗衡,這或許是一條可以選擇的路。但是,盱衡現實,政治人物、政黨爲了選票、自身利益,刻意塑造、引領出臺灣民族主義意識,最後讓臺灣民族主義與中國民族主義對衝,這是不道德也不是明智的方向。這是主權作爲選戰論述主軸的最大問題,也是最嚴重的致命傷。
在野的國民黨,能否在臺灣主權論戰上,也有發聲的機會,平衡當前民進黨政府的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舉例來說,此次參選國民黨總統初選的張亞中先生,紮紮實實地提出了國家認同的理念,對於兩岸關係有一個宏大論述。雖然,他並非吸引人的政治人物,缺乏選舉該有的宣傳包裝。沒有傳播技巧的政治家,短期內會在選戰中被淘汰。但是,沒有中心理念的政客,長遠來看,最終會被唾棄。民意如流水,民衆固然喜歡當家作主,但是也在等待領導者的引領,提供解決時代困局的方向。
吾人無須悲觀,相信民主機制,相信民主政治中的政黨相互制衡的運作,可以帶領檯灣開創新局,確保臺灣民主可以長久穩定發展。
熱門推薦》►國民黨首場初選政見會,誰是輸家?►超越理性的「庶民」盼望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奔騰思潮》。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