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慢性中耳炎讓他聽力全失 戴助聽器只感受到「震動」
▲黃先生植入人工電子耳,終於在2年半後找回聽力。(圖/記者嚴雲岑攝)
41歲的黃先生在高中時得到罕見的嗜依紅性慢性中耳炎並乳突炎及珍珠瘤,原本還能靠手術與助聽器應付生活,但35歲病情惡化,讓他聽力全失,戴上助聽器也只能感覺到震動。極重度聽損不僅讓他丟了工作,行動也受到影響,所幸在北榮團隊介入,安排植入人工電子耳,終於失聰2年半的他重回有聲世界。
收治病患的臺北榮總耳鼻喉醫學部蕭安穗主任表示,隨着公共衛生進步,慢性中耳炎、流膿耳的病患已逐漸減少,但臨牀上偶爾仍可見頑固型慢性中耳炎個案,黃先生罹患的嗜依紅性慢性中耳炎並乳突炎及珍珠瘤就屬於棘手的慢性中耳炎,與身體過敏反應有關。
▲臺北榮總舉辦「走過寂靜幽谷,重回有聲世界」記者會。(圖/記者嚴雲岑攝)
蕭安穗提到,嗜依紅性慢性中耳炎並乳突炎及珍珠瘤的病徵爲高黏稠性耳漏、中耳及乳突腔長滿肉芽組織,通常伴有鼻息肉和哮喘病史,症狀嚴重時需接受局部和全身性類固醇治療。但因中耳及乳突內高黏滯性的分泌物與肉芽叢生,容易合併細菌感染,亦需輔以抗生素治療。
該類患者一旦感染抗藥性較強的細菌,如多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就算從靜脈注射抗生素,病況依然好好壞壞,甚至經過數次手術仍難以根除病竈,聽力也越來越壞。
▲臺北榮總人工電子耳設備。(圖/臺北榮總提供)
蕭安穗說,長期反覆的發炎不僅會破壞耳膜、中耳聽小骨鏈之結構導致聽力傳導變差,細菌毒素也會破壞內耳聽覺與平衡器官。而內耳細胞無法再生,以致反覆感染的患者,最終內耳聽覺及平衡功能幾乎喪失殆盡。
爲了幫黃先生找回聽力,臺北榮總團隊安排兩階段手術,第一階段先將中耳與乳突腔長久發炎的黏膜、肉芽組織徹底切除並整個封閉起來,半年後的第二階段手術即安排植入人工電子耳,術後傷口恢復順利,並接受聽語聽能復健。29日,他黃先生終於在失聰2年半、失業3年後重回有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