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嚴肅看待麻生太郎的戰爭論調(熊達雲)

前日相麻生太郎聲稱,若要避免臺海發生戰爭,臺灣須向大陸表達動武意志。(中時資料照/季志翔攝)

8月7-9日,日本右翼政客麻生太郎訪臺,在一個所謂的研討會上公然發出戰爭叫囂,揚言爲了抑制中國,必須下定「準備打仗」的決心。言論甫出,世界輿論譁然。在日本國內也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質疑與批判。如立憲民主黨幹事長岡田克也批評麻生的講話「非常輕率」,日本共產黨的書記局局長小池晃更指責麻生的講話「極具挑釁性,將引起軍事對抗的惡性循環」。

對麻生髮出的戰爭叫囂,中國外交部向日方提出了嚴正交涉,予以強烈譴責,嚴正指出 「日本曾對臺灣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對臺灣人民的反抗殘酷鎮壓,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對中國負有嚴重歷史罪責,最應該做的就是反躬自省、謹言慎行」,並充滿自信地表示「中國早已不是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時的清政府,日本個別政客又哪來的資格和底氣在臺灣問題上說三道四!」

筆者認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講話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的憤怒,對日本發出的警告也是擲地有聲,值得日本政客好生掂量。但是,筆者還以爲,對於麻生的戰爭叫囂不能止於抗議警告,還必須以此爲契機,全面檢視日本追隨美國改變對華政策將導致的最壞結果,嚴肅認真的做好周密的各種準備,以應對日本在臺灣海峽發生不測事件時將採取的極端措施。這是因爲:

第一,麻生此次發出的戰爭叫囂不是因爲他的率性,也不是所謂「舌禍」(言多必失),而是日本政府對海峽兩岸統一趨勢長期研判後做出的最終選擇的披露,即臺海如果發生戰事,日本一定要乘火打劫,阻擾兩岸的統一。麻生太郎2008年至2009年擔任過首相,雖然不足一年,短命夭折,但由於他領導的派系力量在自民黨內位據第二,因此頗受價值觀相同的安倍晉三信任和倚重。安倍主政日本內閣8年,麻生一直被任命爲副首相兼財務大臣。岸田內閣後,麻生雖然沒有進入政府,但被起用爲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副總裁。因此,麻生一直處於日本政壇的核心位置,參與了日本所有重要政策的策劃與制定。可以說他對於日本的對臺政策瞭然於胸。實際上,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麻生講演的內容經過了首相官邸、外務省、國家安全保障局(NSS)的認真研究和調整,因此甚至可以說,麻生的戰爭叫囂或許就是岸田內閣對中國的戰爭宣示的試探。

第二,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和總結。中國與日本相鄰而居,歷史上多次受到日本的騷擾和侵略。檢視日本多次犯華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對外侵略的歷史,可以發現以下幾個規律。

首先,日本善於利用對手的矛盾對立,在對手的動亂爭鬥中製造藉口,獲取插手干預的機會,以獲取漁翁之利。唐代的白村江之戰,明代的萬曆朝鮮之役(朝鮮稱爲壬辰祖國戰爭;韓國稱爲壬辰倭亂;日本稱爲文祿慶長之役)以及近代吞併朝鮮的過程可以說是其典型示例。

其次,敢於以小博大,以弱取強。上述白村江之戰、萬曆朝鮮之役以及近代發生的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和太平洋戰爭都鮮明地表現了這一特點。其時,日本挑戰的中國唐朝、明朝和清朝以及美國,無論是國土面積、人口以及綜合國力都比當年的日本強大幾倍甚至十幾倍,卻無法阻擋日本挑釁侵犯對手的衝動。

再次,敢於冒險,精於謀略,擅長偷襲。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日本都存在着嚴重的冒險主義。日本之所以能夠最終取勝,一是緣於對手的戰略戰術錯誤,二是日本間諜情報工作先行,謀略有超常表現。而突襲美國襲珍珠港則是日本偷襲短時獲利的經典之作。

最後是善於狐假虎威,即所謂通過與強國結盟,挑釁壓制對手,以較低代價博取利益的最大化。日俄戰爭時期的日英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德意同盟是最好的註腳。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日本依靠日英同盟獲取了對俄戰爭的勝利,卻因日德意同盟使得日本山河破碎,首次嚐到被他國佔領的滋味,至今不能完全擺脫這一命運而甘之如飴。

再聯繫日本近數年來不斷推出的對華政策,麻生的叫囂絕非空穴來風。

近幾年來,隨着美國圍堵中國的步伐不斷加快,圍堵措施不斷加碼,日本判斷這次中美較量,美國或將是勝出的一方,因而日本不僅緊隨美國在對中國實行高科技圍剿方面賣力合作,在臺海問題上更是公然支持臺獨勢力,接連多次突破紅線。菅義偉前首相、岸信夫前防衛大臣等頂級政客緊密配合前首相安倍晉三「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表態,不斷叫囂要緊跟美國干涉臺海兩岸事務。日本防衛省副大臣井野俊郎在7月22日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更是毫不掩飾地表示臺海如果發生戰事,日本會對臺灣加以軍事上的支持。岸田內閣更是修改安保三文件,廢棄日本長期以來奉行的專守防衛政策,改行進攻性戰略,把中國定位爲「前所未有的戰略競爭對手」,強化日本攻擊敵方能力建設並將軍費由佔GDP的1%大幅度提高至2%,大量購買美國導彈部署在與臺灣僅有100多公里的日本西南諸島。此外,日本還最早提出印太戰略,推動美國組建印太經濟框架,積極參與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奧庫斯 Aukus)、美日英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以及五眼聯盟等活動,並企圖重建日英同盟,要求北約在日本設立辦事處,將北約禍水引入亞洲。如此種種,都是日本近代史上屢試不爽的「狐假虎威」的故技。有的學者,例如立命館大學政策科學部教授上久保誠人甚至鼓吹建立由日本、美國、英國、英聯邦56國組成的經濟圈,不僅與中國「去風險」,還應該 「脫鉤斷鏈」,徹底孤立中國。

以上諸多因素,註定了我們不能對麻生的戰爭叫囂止步於抗議和批判,而應在所有的層面以「寢不安席」的精神保持足夠的警惕和腳踏實地的防備,尤其當日本上演歷史故技時,我們不能重蹈近代歷史的覆轍,而可以從容應對,不使日本有機可乘。唐代白村江之戰,唐朝的勝利保證了中日之間千年的和平,萬曆朝鮮之役豐臣秀吉的敗北造就了中日兩國三百多年的祥和局面。如果日本再次輕舉妄動,筆者希望能夠由此爲中日兩國帶來永久的和平!(作者爲山梨學院大學特任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