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身分政治 美社會分裂難調合(金君達)
法國總統馬克宏、美國後任總統川普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7日舉行三方會談。(路透社)
川普本次勝選整體符合大多數民調,以及政治博彩市場等數據的預期;但其在搖擺州的全面勝利還是令許多人感到意外。這標誌着美國社會已經發生了一些突破民主黨信息繭房的變化,也將對未來美國政治和國際政治造成深遠影響。整體判斷,美國社會的分裂還將加劇。身分政治遭遇美國社會的激烈反彈,但民主黨尚未找到替代方案,身分政治和右翼的對峙仍將持續,這種分裂也將對權力空前的川普形成一定牽制。
美國全國範圍大量選區紅移,除州長選舉外,民主黨在參衆兩院都出現席位收縮,可說是遭遇了一場重大失利。客觀來說,這次失利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並不完全反映美國社會全面右轉。
從選民來看,一些國際國內背景因素對民主黨選情形成制約,例如拜登政府對以色列的支持使得部分穆斯林選民、青年選民拒絕投票給民主黨。從民主黨內來看,民主黨人選更替時間過晚、決策無法服衆,哈里斯本人能力和資歷不足,副總統人選未能吸引目標選民,哈里斯團隊競選策略失誤等因素都對選情產生負面影響;除了與川普的辯論,哈里斯團隊的公關能力極其糟糕,屢次錯失介紹己方政策的機會,在是否切割拜登的競選決策上舉棋不定。
此外,一些能力較強的民主黨政客選擇避開2024大選。這些問題未必會在2026年和2028年重現,而且由於川普目前三權在握,共和黨必須爲美國未來2至4年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兩黨均無法解決的系統性問題負責。即使在2年之內比較被動,未來民主黨仍然不乏反撲的機會。
儘管如此,本次府院選舉的潰敗,尤其是在關鍵選區白人女性和黑人男性中的支持率下降,還是暴露出民主黨在黨建策略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人將目前正在重組的兩黨稱爲MAGA黨和Woke黨,但本次選舉中的一些案例顯示,即使許多選民並不是明顯的白人至上主義者,仍然會因爲一些被民主黨身分政治忽略的重要議題(尤其是經濟和非法移民),或者出於對覺醒政治的反感去投票支持川普。
民主黨試圖妖魔化川普,以打造團結不同背景的反川普陣線,但其依賴身分政治的打法反噬自身。歐巴馬10月10日在匹茲堡的演說引發爭議,集中體現了民主黨目前路徑依賴身分政治所積累的弊端:通過羞辱和剝奪身分來強迫選民支持,而無法給予實際利益,更無法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最後會招致所有選民羣體的反感。
應該指出,民主黨團結邊緣羣體的策略已經實行超過百年,在歷史上不少時間點,民主黨構築的、自下而上的統一陣線取得了較好的黨爭結果。
但自歐巴馬以來,民主黨身分政治癒發極端化,且滲透到整個社交網絡的方方面面,甚至讓人聯想到二十世紀的一些極端政治運動。這實際上促使原本在意識形態上缺乏綱領的茶黨等右翼民粹向另類右翼和MAGA快速演化,使得原本陷入票倉萎縮困境的老白男黨共和黨重獲生機。究其根本,身分政治導致政黨的代表性危機急速加劇,而代表性危機是當代民粹主義的根源。
一些進步羣體,尤其是附庸於資本的、經濟相對寬裕的羣體,將自己包裝成弱勢羣體並佔據大量政治、社會、媒體資源,而真正處於經濟危機中的人羣卻喪失話語權;另一些看似被照顧的羣體(尤其是美國黑人)則純粹被政治工具化,其實際生活處境因身分政治而得到的改善有限,諸如歐巴馬的政治精英事實上脫離其應該代表的羣體。
而多維度的身分政治更是極大加劇了黨內資源鬥爭,使得絕大多數羣體陷入無休止的消耗和憎恨,而其實際生存環境卻無法得到足夠的改善。一些民主黨政客用性別議題打壓黑人男性,用種族議題打壓白人女性,結果在本次選舉中遭到兩者的反彈。在一些民主黨無法控制的社交媒體,例如馬斯克的X涌現後,民主黨的代表性危機在美國選民羣體中愈發凸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美國社會對身分政治的不信任集中爆發。
即使在敗選之後,民主黨仍然會保留身分政治這類宣傳策略,因爲它們所控訴的歧視問題客觀存在,而且在美國一些地區比較明顯。但是,身分政治對不同羣體的差異化對待,尤其是整個進步派陣營基於身分對部分羣體罪行的偏袒包庇,客觀上成爲加劇社會分裂的罪魁禍首。美國學者馬克·利拉在幾年前就指出,身分政治導致的社會碎片化實際上違背了政治的目的——動員不同身分的社會個體參與統一的事業。事實上,這個問題並不是美國社會獨有,而是各國在現代化進程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是社會發展規律的一部分。
權利意識覺醒必然導致各個羣體競相爭奪政治和社會資源,而權力和資本對於資源的分配往往帶有偏向性,最終結果就是沉默的大多數也站出來參與身分政治,通過類似MAGA的口號形成反Woke、反DEI、反社會正義的保守派政治合力。近年來世界各地的保守主義回潮說明了這一點。必須指出,對於解放弱勢羣體的問題,上世紀中前期的中共革命先輩們已經給出了一個方案,就是通過教育和改造塑造新身分認同和新政治目標。資本主義的身分政治不以教育爲手段,卻以分配資源方面的賄賂拉攏弱勢羣體,自然導致按鬧分配的現象愈演愈烈,虛僞團結在進步主義大旗下的羣體更加沒有集體行動力可言。
美國社會積重難返的分裂也影響到川普未來的執政。川普三權在握且沒有連任負擔,理論上的權力甚至超過小羅斯福,但其政府並非無懈可擊。
第一,川普本人的政治資歷依然相對欠缺,其政策主張的可行性有待觀察。第二,民主黨掌握的接近半數衆議院席位、部分州權、媒體話語權仍對川普形成一定牽制,一些藍州很可能對川普政府嚴厲的移民政策公開唱反調。第三,美國的一些內外問題並非川普政府在2至4年內能夠解決,未來幾年,政府債務等經濟問題和三大國際熱點區域可能成爲拖垮川普支持率的因素。因此,川普實際上仍然需要控制其清算民主黨的國內政治鬥爭烈度,在一定程度上爭取民主黨建制派的支持。
川普在勝選後的演說,以及在艾爾史密斯晚宴等場合與民主黨高層的互動都表明,川普有意向民主黨及其選民做出一定妥協。當然,由於共和黨在本次選舉中也變成了統一陣線黨,現在輪到川普政府來調和其支持者內部矛盾、滿足不同羣體的訴求。如果衆議院的激進右翼繼續推動對民主黨行政武器化的清算,川普未必能有效控制黨爭烈度,這有可能造成兩黨矛盾、共和黨內部矛盾繼續加劇。雖然這個判斷不適用於對華政策,國內政治鬥爭將繼續對川普施政形成明顯掣肘。
由於國內政治的牽制,川普在對華政策上表現出一定的投機性,更多是作爲團結支持者、迴避批評的民粹主義工具。他有可能在反華議員、閣僚智庫的推動下采取激進的提案,甚至重新推動諸如新冠索賠的種族主義政策,但也有可能在覈心問題上展開理性談判。由於目前川普內閣尚未定型,而共和黨新黨綱在中國問題上措辭謹慎,除電動車和關稅等少數議題外,目前尚不能判斷川普第二任期對華政策的全面思路。(作者爲社科院世政經所助理研究員)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